中宏网讯 记者从“天津市滨海新区博物馆”了解到,自2024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与大同市共同签署文旅文物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两地在馆际交流、文保利用、文旅融合、文旅互推等领域,通过资源互补、经验共享的模式,打造了京津冀与晋北地区文化合作新范式。
7月19-20日,滨海新区博物馆与大同市博物馆分别开展了独具特色的社教活动。这些活动为不同地域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在这一过程中,两地博物馆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的作用,为彼此之间的交流搭建起了一座坚实而温暖的桥梁,让文化的光芒在两地之间熠熠生辉。
在滨海新区博物馆中,孩子们通过“奇幻启蒙——渔绳结技艺体验课程”感受海上文明的智慧。课程伊始,宣教老师播放生动有趣的《绳结的起源》动画片,带领孩子们真切感受“海洋文化”的灵动与包容。随后,老师带领孩子们沉浸式体验渔绳结的编制过程,让孩子们亲身体悟传统技艺中蕴含的巧思与匠心,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传承海洋文化的种子,激励着他们在未来不断探寻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与此同时,大同市博物馆,两场文物“捏捏乐”主题系列活动精彩纷呈。课程以PPT动画展示青铜器中的酒器,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青铜器知识。随后,孩子们用彩泥捏制酒器,亲身感受青铜文化的魅力与礼制文化的庄重,触摸到古老“陆地文明”的厚重。
不同地域,同启文明。不同的观众体验了“陆地文明”和“海洋文化”的差异。当礼器遇见绳结,两种文明符号碰撞出多元一体的壮阔格局。当古老的青铜礼器在孩童手中由泥范初具雏形,当渔家世代相传的绳结智慧在工作人员的手中重现,那深植沃土的礼制文化与拥抱风浪的海洋文化,便在这洋溢温暖的七月,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握手。
滨海新区博物馆与大同市博物馆的社教交流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更在不同地域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未来,两地博物馆将继续加强活动联动,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在碰撞中吸纳、在交融中奔涌的独特魅力。(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