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7月17日,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组织相关媒体到东丽区蔡园子农场、范庄股份经济合作社、东信花卉科技园区等点位开展采风活动,对东丽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成果进行多角度报道,解开该区特色产业振兴的基层实践密码,收获颇丰。
天津市东丽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统筹城市化与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任务,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天津蔡园子农场是一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园区,园区分为3大类16个功能区,其中农业生产涵盖果木树种植,鱼虾蟹水产养殖及牛羊等畜牧业养殖,特色黄金梨受到一致好评。积极发展特色垂钓、林下露营、水上娱乐项目、草坪婚礼等。在科普研学方面有新突破,涵盖农产品嫁接培育、农副产品手工制作体验、一分田定制认领、农业科普实验等。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3.8万人次,销售额500余万元。
近年来,天津市东丽区华明街道范庄股份经济合作社,着力打造“供享村社”创新平台,构建“六基地一学院五平台”融合产业体系,打通助农惠民“最后一公里”,让集体经济焕发新活力,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六基地一学院五平台”以公益为主,服务农民,服务居民,服务残疾人,服务企业,服务非遗传承人。自从开展直播卖货以来,农产品突破了地域限制,销售范围从天津扩展到全国,销量实现了显著增长。范庄村万亩农田结合华明农文旅整体设计,以“三点一线三品”作为发展方向,乡村旅游红红火火。
范庄积极开展“百村百社党建联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乡亲共富”项目。积极打造“供享村社”助农惠民实体平台。目前,包括华明街道第六社区“供享村社”在内,“供享村社”已在全市布局了14家。随着党建联建范围的扩大,其他省市的特色农产品也能在“供享村社”购买到。通过农产品集采集配中心和互联网服务平台进行市场化经营,形成范庄集体经济组织融合平台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在东丽区东信花卉科技园区,城市化后的农民在这里变身为现代化高科技农业产业工人。现代化的温室大棚内红掌、宝莲灯、红火鸟、丽格海棠、黄火鸟、马蹄莲、姜荷花等十多种名贵花卉立体种植,竞相绽放。吸引了很多游客在这里畅游花海,感受自然之美,体验现代智慧农业的巨大魅力。东信花卉获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并入选国家级花卉智慧生产技术重点实验室、市级品牌重点培育名录,推动花卉销售额增长55%,花卉育、产、销全产业链条基本形成。
近年来,天津市东丽区坚持园区化、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健康化、融合化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路径,重塑乡村环境、提升乡村价值、再造乡村产业,打造城市高端农产品供应地、城市居民休闲新空间、乡愁田园文化承载区。
东丽区已逐步形成三大农业产业发展空间:一是北部片区,突出“生活+”理念,以胡张庄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为核心,依托东丽湖和金钟河湿地生态资源优势和现有旅游发展基础,打造高品质产业融合示范区。二是西部片区,突出“生产+”功能,以欢坨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为核心,依托西红柿产业种植基地提升“菜篮子”农产品供给能力,打造智能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三是南部片区,突出“生态+”效益,以军粮城古镇文化为底蕴,依托海河生态绿芯及古海岸湿地绿廊生态资源,打造生态文化示范区。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最终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目标。
东丽区积极有效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4万亩,粮食产量3.6万吨,比“十四五”末分别增长50.8%和53%。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创新,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基础和关键,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东丽区“十四五”期间新增绿色食品认证6个、“津农精品”认证6个。加大“土特产”农产品宣传推介,提升欢坨西红柿、胡张庄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影响力。其中,欢坨西红柿连续两年产值超亿元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骆驼房子烧鸡、赵成林扣肉、宽达水产荣获“津门老字号”称号。
东丽区建成鱼肴高标准加工车间与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及利达粮油10万吨大米加工项目,打造高端食品研发生产基地及大型粮食园区。聚焦和美乡村建设,改善乡村综合环境;着力拓渠道增收益,培育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东丽大地徐徐展开。(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图文/陈忠权)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