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7月11日电(记者 韩鹏飞 王敏)在渤海湾的波澜壮阔中,天津港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创新与变革的光芒。近年来,天津港以令人瞩目的速度推进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建设,在全球港口发展的赛道上一骑绝尘,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智能科技,重塑港口作业模式
走进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仿佛踏入了一个未来世界。这里,五彩斑斓的轨道吊在天际线勾勒出灵动的轮廓,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ART)如同不知疲倦的“搬运工”,在码头与堆场间穿梭不停,整个码头作业在无人化的模式下高效运转,处处彰显着科技的力量。
5G通讯技术作为智慧码头信息流动的“高速公路”,中国移动联合华为在天津港落地了首个2.6GHz+700MHz双频段融合5G组网方案,打造了高速率、低时延且数据不出场的5G专网。同时,根据港口作业的严苛要求,定制了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使港口区域生产设备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为无人驾驶、远程操控作业、自动化闸口等高精度码头生产操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而码头的“智慧大脑”——智控中心,通过5G网络汇聚所有信息,工作人员据此发出调度指令,实现自动作业。其背后的“智能水平运输系统”堪称核心科技,借助5G、AI等前沿技术,无缝串联场桥、岸桥等关键设备,实时交互全生产要素信息,并基于精密算法生成最优装卸策略,指挥各设备高效协同。这一系统的应用,让作业效率较传统码头提升了约20%,每一次集装箱的吊运、转运都精准无误。
ART作为码头运输的“智慧双脚”,同样令人惊叹。它搭载激光雷达、视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摆脱了刻板路线的束缚,在码头穿梭自如。遇到紧急任务时,还能灵活协调“加塞”,搬运集装箱既稳又敏捷,尽显智能作业的优势。凭借这些智能设备与系统,天津港实现了大型集装箱装卸设备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主要业务单证电子化率达到100%,外贸船舶准班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不仅如此,天津港在大模型应用方面也走在了前列。去年,在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天津港集团联合华为公司发布了天津港PortGPT(港口大模型)1.0,将华为盘古大模型与港口业务场景及行业样本深度融合,打造了软硬一体的自主可控港口大模型推理一体机,并在港口生产中成功落地应用。依托构建PortGPT港口大模型,天津港集团建立起覆盖“人、机、场、车、船、货”六大类、80多项子类的行业首个百万级专业样本库,能够在同一画面中对多种违章行为进行识别并报警提示,大幅提升了港口复杂场景的管控水平。今年以来,天津港集团又顺利完成了DeepSeek基于华为昇腾一体机的本地化部署,进一步加速PortGPT港口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助力打造更多元的港口应用场景。目前,港口通过私有化模型数字员工系统已覆盖商务合同、财务报销等8大场景,智能客服系统也即将上线24小时无人值守服务。
绿色能源,驱动港口零碳发展
在全球倡导绿色发展的浪潮下,天津港积极响应,将“零碳”理念融入港口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相较于传统码头对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赖,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另辟蹊径,采用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通过绿色电能100%自给自足,成功实现了码头作业的零碳排放。
多台风机叶片在海风的吹拂下稳定运转,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光泽,源源不断地输出清洁电能。天津港集团科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C段码头的电力供应全部来自“风光储荷一体化”系统,不仅100%使用电能,而且电能100%是绿电,绿电100%自产自足。截至目前,该码头已累计使用绿电近1亿千瓦时。
除了自身能源生产,天津港还充分利用天津海岸丰富的绿电资源,为自有港作船舶和靠港船舶提供岸电支持,2024年为靠港船舶提供岸电近1000万千瓦时,自有船舶岸电使用率100%。在滚装板块,天津港实现了“零碳”运营;太平洋码头成为全国首个获评“五星级绿色港口”的传统集装箱码头;天津港绿色低碳港区建设实践更是入选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
在减少碳排放的道路上,天津港不断探索前行。在运输结构优化方面,加快更新新能源运输车辆,如今集装箱码头场内倒运新能源车辆占比已达100%。同时,积极为靠港船舶做好岸电使用服务,实现集装箱及干散货泊位岸电设施100%覆盖,对靠港船舶做到应接尽接,极大减少港口碳排放。
内外协同,构建开放港口生态
天津港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及“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的关键节点,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经贸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天津港加快向综合型港航物流营运商转变,实施“拓集、优散、延链、强物流、重协同、数字化”新经营策略,强化形势研判,积极谋划应对举措,深入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海陆双向服务辐射能力齐头并进。
海向,天津港拓航线、扩舱容、强中转,强化与客户的协同合作,根据市场动态制定灵活的服务方案和商务政策。不断加大在南美、欧洲、东南亚等航线的布局力度,开通“三港一航”海上高速FAST精品航线,以及直达墨西哥、南美、非洲的3条滚装航线,获批华北区域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陆向,天津港开班列、建网络、优服务,充分发挥三通道、四口岸优势,持续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已在京津冀及“三北”地区布局了16个区域总部,“百家”直营店、加盟店以及38条铁水联运班列,不断提升中欧(亚)班列的运输服务水平。抓住上合峰会召开及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的机遇,努力实现中亚、蒙古、俄罗斯跨境陆桥的更大增量发展。今年1至5月,天津港集团货物吞吐量完成2.076亿吨,中欧(亚)班列累计完成3.6万标箱。
此外,天津港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推动传统港口向“港口经济生态圈”转型。6月12日,在第三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中,“绿色甲醇联盟及服务平台”正式揭牌成立。该联盟由天津市投资促进局、港航管理局、天津海事局等多部门共同发起筹建,汇聚了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通过构建系统性规则、整合全产业链资源,打通绿色甲醇上下游环节,推动供需精准匹配、标准互认和高效交易,助力形成规范活跃的现货交易市场,有效解决行业供需失衡、价格不透明等问题。
有分析指出,天津港凭借自身优势,如欧洲航线网络密集、潜在加注需求巨大、距离“三北”绿色甲醇核心生产地带近、运输成本低,以及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片区拥有专业化液体化工码头及铁路专用线、甲醇储运能力突出等,在绿色甲醇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预计2026年,这里或将出现加注绿色甲醇燃料业务量的新突破,为远洋船舶提供“零碳燃料”,进一步推动港口零碳供应链的构建。
从智能设备的高效运转到绿色能源的广泛应用,从航线班列的不断拓展到新能源产业的积极布局,天津港正以“智慧零碳”为引领,不断书写着港口发展的崭新篇章。未来,天津港将继续秉持创新、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向着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的目标奋勇前行,为全球港口的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的“天津经验”,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图片由天津港提供)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