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财经
  • 中宏网首页 >
  • 财经 >
  • 正文

从学业到创业:俄罗斯姑娘苏丽媛的天津逐梦记

2025-05-12 13:05:08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讯 从童年时听姥爷讲述儒家典故,心中埋下对中国的向往,到成为天津大学的硕士留学生,再到毕业后扎根天津,创办两家外贸公司,俄罗斯姑娘苏丽媛将个人的成长与事业发展深深融入这片创业热土。在中国追梦的旅途中,她怀着温柔而坚定的信念,追随着伏尔加河的浪漫,将中俄友谊的浪花传递得更远更广。

2-1.jpg

文化萌芽:伏尔加河畔的东方向往

在距离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几百公里的一个小村庄,苏丽媛的童年浸润着三代人的东方印象。幼年时期,由于父亲忙于农务、母亲忙于教书,她在姥姥姥爷家长大。“姥姥说中国人心地善良,姥爷为我讲‘有朋自远方来’的儒家之道,舅舅则用工程师的严谨告诉我:只有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遇见更广阔的世界。”多少个温馨的夜晚,在姥爷泡的一杯氤氲绿茶里,她的脑海中浮现出无数有关中国的最初印象。

2005年,苏丽媛赴沃罗涅日国立大学攻读学士学位,在选择专业时坚定地选择了国际关系,她渴望与外国人交流,希望能了解更多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异国文化的别样风情。一次次在书本上、在老师的讲解中听到有关中国的故事,她对于这个东方国度的好奇悄然生长。2008年,彼时青岛大学正与沃罗涅日国立大学联合开展汉语学习项目,她第一次踏上中国的领土。这段为期六个多月的学习之旅让她第一次触摸到真实的邻国风情,尽管忙于学习,但在一次次与中国学生的日常接触中便知道,这是个努力向前向上的民族。而她与这个国家的奇妙缘分,才刚刚开始。

学海扬帆:求学天大的破界之旅

2009年,苏丽媛进入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继续攻读国际关系硕士学位。毕业后,她进入了当地一家主营核素业务的外贸公司,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将近十年的工作经历中,她注意到公司与中国的合作伙伴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自己也对此愈发感兴趣。

“无论是公司老板,还是我家里人都看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近十年的外贸工作经历,让苏丽媛慢慢将未来发展方向聚焦中国。

知识是跨越国界的通行证。在家人的支持下,2021年,苏丽媛暂别工作岗位,前往中国天津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这座位于中国北方港口城市的大学,吸引她的不仅是其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更是这里丰富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课程体系——它为解读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密码提供了独特的学术视角。

疫情期间不停教,特殊期间不停学。至今,苏丽媛都能清晰回忆起当时和同学们在线上课堂的热烈互动,以及教授们宽严相济的授课风格,在这里,高质量的授课内容激励她勇敢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历熔铸成全新的创业蓝图。在毕业论文的选题构思中,她始终都铭记自己将工作实践、职业规划和所学知识紧密结合的初衷,精准锁定俄罗斯农场长期以来对于大马力拖拉机的需求痛点,实地考察天津本土农机企业,聚焦如何在中国找到合适的公司为俄罗斯独特的农业环境供应拖拉机,与当地合作伙伴探索“定制化生产+本地化服务”的破解之道,用自己的研究实践书写出中俄农业合作的新篇章。

在天津大学的系统化学习中,苏丽媛将过往的工作经验转化为创业所需的原始知识积累,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与进步有了全新的认识,还将所学融入个人经历,化为宝贵的成长财富。在这里,她深深地爱上了中国,对中国制造充满信心;而津菜的独特魅力更让她流连忘返。最终,这座充满机遇与温情的城市成为了她追梦的归宿,她选择留在天津继续书写自己的故事。

创业摇篮:津门给追梦者的热情拥抱

从学生到职员再到创业企业家的蜕变中,苏丽媛清晰地感知着天津拥抱各行各业创业者的温度。

2023年9月,瑞德和机械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主要从事中国农用机械设备出口业务;次年3月,她又注册了天津核素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开展医药行业的跨国贸易,商品涵盖各类医疗器械、设备、配件及制备放射性药品的原料等。

开办公司的过程总会面临一些难题,身份的转变也要求她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与多年经验,着眼发展战略、聚焦管理需求。不过,在天津市开发区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帮助下,从公司选址到公司注册,从工作签证到银行开户,她一次次惊艳于天津当地兼具行政效率与人文关怀的政策导引。

苏丽媛笑着回忆,“从前听姥爷讲中国人如何善良热情总觉得隔层纱,现在才知道,这种真诚的善意,是刻在中国人血脉里的。”谈及天津市“非常好”的创业环境,她的语气里难掩感激。“姥爷曾说,中国人的热情就像永不熄灭的炉火,现在我终于懂得,这不是夸张的比喻,而是真实存在的温度。”考察其他公司时收到的热情招待,需要帮助时他人伸出的热情援手,苏丽媛感动于这里妥帖细心的待客之道,亲眼看到姥爷讲述的“有朋自远方来”的古语至今在华夏大地上生生不息地流传。

远方的家:此处即吾乡,津门有力量

现在的苏丽媛,尽管经营着两家公司,依然坚持在繁忙的业务处理之余精进汉语、了解中国。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她积极表示自己愿意用汉语同记者进行交流,希望抓住一切机会练习汉语,因为“这是对中国人的尊重”。

苏丽媛希望更多的国际留学生到中国走走,在这片沃土上寻求更好的发展。“我想对来中国的留学生说,不要害怕,这里的机会众多,这里的开放程度很高,这里的人们愿意为敢闯敢干的人提供很多帮助。中国人常说天时地利人和,这里的‘和’,我的理解就是身边的人向你伸出援手,你要勇敢地抓住时代的机会。”

谈及未来,她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给记者展示了自己最近在高铁上出差时临时起意写的一句话,“我相信,一个美好的未来正在等待着我。我愿意像爸爸在田间播撒种子一样,播撒中俄合作新的萌芽。”

暮色将至,夕阳温暖的光洒在她匆匆离开的背影上,而属于这个俄罗斯姑娘的中国故事,正如同绵密的海棠花瓣,含苞待放,待日后铺向更远的地方。(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图文/天津大学 臧一凡 尹伟)


编辑:王敏
审核:蔡旭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