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数据显示,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自2024年初建立以来成效显著。截至1月22日,商业银行对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达5.6万亿元,远超原定的4万亿元目标,为14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提供资金保障。该项机制通过“应进尽进、应贷尽贷、能早尽早”原则,有效化解房地产项目融资难题,推动市场止跌回稳,成为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政策抓手。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表示,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白名单”为核心,精准筛选符合“5+5”条件的项目(即项目开发资质合规、资金需求合理、还款来源明确、抵押担保充足、企业信用良好,且满足保交楼、稳民生、稳投资、稳就业、稳产业链等社会效益标准),确保“应进尽进”。进入“白名单”的项目可享受银行绿色审批通道,贷款资金直接划入项目监管账户,实现“应贷尽贷、能早尽早”。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商业银行“白名单”贷款金额已达5.03万亿元;仅2025年1月前22天,新增贷款5700亿元,总规模突破5.6万亿元。“白名单”机制的落地不仅缓解了房企流动性压力,更通过加快项目建设交付,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肖远企强调:“资金直达项目账户,避免了资金挪用风险,确保每一分钱都用于工程建设。”
从地方实践成效来看,各地因地制宜运用机制,提升“白名单”房企融资绿色通道融资效率,确保重点项目加速落地。
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为西部科学城“凤栖湖”住宅项目开通信贷绿色通道,审批通过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首笔放款,累计投放1.4亿元。该项目负责人表示:“资金及时到位,保障了施工节点用款需求,工程进度较原计划提前近3个月。”
江苏金融监管局通过动态评估和调度机制,确保“白名单”项目贷款精准投放。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放款4127亿元,覆盖近20万套住房建设,其中南京、苏州等地多个延期交付项目已重启施工。
哈尔滨市香坊区某项目因销售遇冷导致资金链紧张,四期开发被迫延缓。黑龙江金融监管局协调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制定融资方案,将其纳入“白名单”后迅速放款,解决了二期工程资金缺口。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专班协调快速办理手续,从申报到放款仅用10天,项目复工后预计2025年底可实现四期开盘。”
融资协调机制一方面通过“保交付”缓解了房地产开发投资下行压力,2024年全国商品房竣工面积同比增长8.7%;另一方面,市场预期逐步改善,2024年四季度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量环比回升12%,居民购房信心指数触底反弹。
当然,在机制落地过程中,也出现了个别新问题,部分三四线城市因项目合规性不足、抵押资产价值偏低,入选“白名单”比例较低。对此,肖远企表示:“将动态优化‘5+5’标准,加强地方监管能力培训,推动‘白名单’扩围增效。”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精准滴灌”取代“大水漫灌”,成为破解行业困局的关键钥匙。随着专项资金的持续注入,更多“白名单”项目加速落地,房地产行业正从“保交付”向“稳发展”深化转型,为经济回升向好注入确定性。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