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天津10月30日电 天津北辰区卫生健康委始终把健康帮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紧密结合“辰兴十干·五解五促”主题活动,聚焦甘肃省正宁县、甘肃省华池县、河北省兴隆县、西藏自治区丁青县等结对地区实际需求,依托辖区医疗机构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不断加大帮扶力度,创新帮扶举措,提升帮扶质效,促进受援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为助力结对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细耕健康帮扶“责任田”。秉持“健康帮扶是最大政治任务”理念,确立党委统筹、医院支撑、不遗余力、全面支援的工作思路,将健康帮扶与深化医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发挥北辰医院和北辰区中医医院两家区级三甲医院的主力军作用,做实做好专家派驻、学科共建、远程会诊、技术支持、带教培训等支援活动,促进“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从根本上提升受援地区医疗条件和服务水平。
北辰医院创新“以科包院”帮扶模式,助力丁青县人民医院全面加强临床学科、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领域建设,打造妇产、儿科、骨科、内科等优势专科,拓展腹腔镜手术等新技术,成功获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北辰区中医医院采取定期帮扶与长期帮扶相结合方式,依据受援医院发展现状,制定短期、中期及长期帮扶规划,分类施策、精准发力,进一步提升帮扶工作质效。
着眼长远、注重内涵,筑牢健康帮扶“硬支撑”。聚焦结对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短板,加强精准帮扶,为丁青县人民医院捐赠电动骨动力系统、手指显微外科器械包、复苏模拟人等总价值42万元的医疗设备,协助完成手术室、放射室、化验室等硬件升级改造。同时,将北辰医院6s精益管理模式植入华池县中医医院,帮助做好新院区规划,进一步提高医院运营管理精细化水平。
发挥“传帮带”作用,累计选派23批次144名技术骨干驻地帮扶,落实“师带徒”“1+X”等带教模式,开展诊疗服务9.6万人次,实施住院手术4000余例,帮助受援医院开发新技术、新项目209项,免费接收当地8批85人次医务人员来辰进修,切实为结对地区打造一批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牢记宗旨、坚守初心,架起健康帮扶“连心桥”。针对农村地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医疗资源薄弱等问题,积极落实“村村好”模式,组织驻地医护人员用脚丈量民情民意,推动健康帮扶向基层延伸。按照“编纂一本书、讲好一课堂、构建一张网”要求,在正宁、华池、兴隆、丁青四县实施村级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集中授课、分散教学、村医上站等形式,加强培训力度,累计发放各类教材2000余册,实现371个村卫生室、3555名医务人员全覆盖。
加大柔性帮扶力度,累计派出16批次100余人次专家团队,深入受援地区边远乡村“组团式”开展义诊活动300余场,为散户特困家庭送医送药,将爱心撒遍贫困山区。高度关注地方病防治,北辰医院将治疗大骨节病作为健康援藏的当务之急,指导丁青县人民医院建立大骨节病手术康复基地,累计接收50名藏族患者转院,免费提供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充分体现“北辰温度”。
示范引领、选树榜样,锻造健康帮扶“尖兵连”。在四年的对口支援健康帮扶中,全区广大医护工作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崇尚医德、钻研医术,秉持医风、勇挑重担,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批舍小取大、舍家报国的先进楷模,成为医疗战线的模范典型。
北辰中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张健,疫情汹汹时奔赴藏区,开展为期半年的医疗援助。他立足所长,与骨科、普外科及北京解放军第五中心专家合作,探索创新多项安全便捷治疗方法,毫无保留培训提升当地医生自主诊断水平,长期跟随医疗队不辞辛苦为当地藏民送医送药,将优秀的医疗技术带进藏区最基层,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健康使者”。
北辰医院康复科主任李忠,在华池县中医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对口帮扶,他每天最少接诊45至65名门诊患者,不厌其烦讲解病情,耐心细致给予治疗,帮扶期间没有歇过周末,精湛的诊疗技术和热情的服务态度,得到患者一致认可。他心系偏远山区群众疾苦,走遍华池县每个乡镇村庄,入户慰问困难群众和党员,受益群众500余人,被华池县中医医院评为“对口帮扶特殊贡献奖”和“最美医生”,被天津市和庆阳市扶贫办授予“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为了方便藏族患者就医,北辰医院消化科王斌医生与科内藏族医生共同录制《结肠镜检查须知》等小视频,让藏族患者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内镜检查术前准备要求和风险,按医嘱逐条做好肠道准备,提升内镜检查的精准度。丁青县卫健委授予王斌医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他用真诚为民之心书写了对口支援的壮美诗篇。(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图文/由北辰区卫健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