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财经
  • 中宏网首页 >
  • 财经 >
  • 正文

生死时速!天津泰达医院成功实施首例V-VECMO支持下外伤性胸内气管断裂修补术

2024-10-13 20:09:27 来源: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天津10月13日电 记者从天津开发区宣传部了解到,日前,在天津泰达医院手术室,多学科团队协作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创伤中心、胸外科、耳鼻喉科、骨科、麻醉科和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联合,成功实施泰达医院第一例V-VECMO支持下胸内气管断裂修补术,一例严重坠落伤患者最终转危为安。这是泰达医院成功实施的首例V-VECMO支持下外伤性胸内气管断裂修补术,也标志着医院在多发伤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上实现新的突破。

图片5.png

  患者刘某(化名)因坠落伤造成胸部、双下肢等部位多处严重损伤,由120急救车紧急送至泰达医院急诊。医院创伤中心立即启动应急程序,经检查评估,患者主气管离断、纵膈气肿,并伴有双下肢骨折、脊椎骨折和脊髓损伤,伤势万分危急,命悬一线。

  医院紧急组织胸外科、耳鼻喉科、骨科、麻醉科和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联合会诊,结合伤者部位和对团队医疗技术的把握,决定为患者行V-VECMO支持下急诊胸内气管断裂修补术。随后,胸外科、耳鼻喉科和麻醉科团队争分夺秒,从决定采用ECMO治疗,到超声定位下导管放置,再到ECMO管道的预充并精准置入患者体内运转,仅用时25分钟,快速为患者打通“生命通道”,顺利实施了主气管离断缝合术。

  这是泰达医院首例V-VECMO支持下的气管断裂修补术,充分体现了医院创伤中心及院间ECMO团队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救治水平,为挽救患者生命提供坚强保障。

  术后,患者拔除ECMO管路并顺利转入ICU病房,其间多学科医护人员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医院组织多场多学科讨论(MDT)。针对患者病情动态变化选择下一步治疗方案,患者于术后9天、14天分别接受了右侧和左侧下肢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重症医学科团队同期调整患者抗感染、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调节呼吸机参数、严格液体管理等治疗方案,经过近42天的治疗后,患者顺利出院,进入康复阶段。

  结合该病例情况,泰达医院举办了一场“第三期临床多学科交流项目(MDT):ECMO在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为题的学术沙龙,邀请泰达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相关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和点评。

  “ECMO目前已经成为急性可逆性呼吸衰竭和(或)循环衰竭救治的有效措施,也是严重胸部创伤治疗的重要支持手段,成为维系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副院长王一旻在沙龙活动总结说。

  王一旻表示,该患者为坠落所致严重复合伤,伴有创伤性凝血病和出血使ECMO应用面临考验,医院创伤救治团队制定缜密的手术预案,并迅速得到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为患者成功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这是泰达医院首次采用ECMO技术行紧急外伤性胸内气管断裂修补术并获得成功,体现了医院在急危重患者救治方面的先进理念、MDT协作能力和整体能力。

  健康科普什么是ECMO?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顾名思义,是一个体外的代替心肺进行泵血和氧合的续命机器,其核心部分为:膜肺(人工肺)和血泵(人工心脏),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呼吸和循环支持。其原理为将血液从患者体内引流到体外,通过膜肺(也称为氧合器)进行氧合,再通过血泵将氧合后的血液重新回输到患者体内。膜肺模拟了人体肺的功能,能够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并将氧气融入血液中。

  什么是外伤性气管断裂?

  气管、支气管创伤约占胸部创伤的2%,许多患者由于急性呼吸道梗阻、胸腹部严重合并伤、大出血、休克等原因,70%-80%于伤后早期死亡,能在早期得到及时确诊及治疗者仅占1/3左右。临床上80%以上的创伤性支气管断裂发生在距隆突2-3cm处,胸腔内气管撕裂常发生于气管膜部与软骨部连接处,常呈纵向撕裂,而主气管离断极其罕见。(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图文/主办方提供)


编辑:王敏
审核:蔡旭东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