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天津7月8日电 眼下正值“三夏”,生产的关键时期农户们忙碌于田间地头,抓好蔬菜瓜果作物夏季管护,确保农作物丰产丰收。在天津宁河区潘庄镇大贾庄村农夫果园,一排排水果玉米植株挺拔整齐、果穗饱满,散发出阵阵清甜香味,工人们穿梭其中忙着检查玉米生长情况。
今年,果园共种植了10亩“农科糯336”水果玉米,具有早熟、优质、稳产的特点,第一批玉米已经销售一空,第二批即将上市。
“水果玉米今年前期受市场冲击挺大,收益还行。我们水果玉米分阶段种植,从现在开始每个季度都有一批水果玉米上市。”潘庄镇大贾庄村党委副书记宋克礼说。
农夫果园种植了南方常见、北方稀有的火龙果、凤梨,还有甘蔗、鸡心果等天津地区很少有人种植的瓜果作物,成为大贾庄村的特色产业。
不少村民在这里务工就业,他们分散在各个种植区域,忙着除草松土、清理枝叶、杀菌消毒,各种作物在他们的精心管理下茁壮生长,有的即将进入收获期。
“凤梨属于试种阶段,今年刚从台湾引进的,看看效益如何再扩大生产,按照技术人员的指点一步步来。火龙果今年已经进入第三年成熟期了,到月底可以结果。”潘庄镇大贾庄村党委副书记宋克礼说。
在造甲城镇造甲城村,415栋温室大棚里种植的“草莓铁皮柿子”喜获丰收,这种西红柿富含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及多种维生素长成后颜色铁青,质地较硬,耐运输、耐储藏。
今年,农户们用牛粪与食用菌的菌渣发酵作为底肥,
每周根据藤蔓的生长情况进行施肥,确保了西红柿口感。
上市以来累计销售“草莓铁皮柿子”300万斤,实现销售额1200万元。
“这铁皮西红柿既有老西红柿的酸,也含着新西红柿的甜。因为老西红柿口感比较厚重,但是这种新型西红柿口感酸、脆、甜,所以正适应市场的需求,也适应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口感。”造甲城镇造甲城村大棚负责人冯作勇说。
炎炎夏日,西瓜作为解暑降温的时令佳果备受市民青睐。
眼下东棘坨镇1400亩西瓜陆续成熟进入采摘期,远远望去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西瓜,掩映在翠绿的藤蔓间、长势喜人,令人垂涎欲滴。东棘坨镇李成庄村种植户王佩辉今年种了230亩西瓜,接到客商订单后,马上安排人员对西瓜进行采摘、过秤、装车,争分夺秒地将西瓜运送到客户手中。
“今年的产量为每亩五千到六千斤,价格在每斤0.45元左右。今年卖的还可以,从7月3日开始卖到8月初,一亩地可以挣400-500元,200多亩地能收入十多万元。客商都是山东,山西,内蒙和河北等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东棘坨镇李成庄村村民王佩辉说。
“我们村种西瓜的历史有二十多年了,西瓜今年的品种有三个,效益挺可观的,一亩地能达到七、八千斤。过去是小个品种的西瓜,现在比以前的品种要好,口感也好。”东棘坨镇李成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肖全德说。
今年,东棘坨镇高景村温室大棚种植的麒麟西瓜在市场上受到热捧。
不少商贩在西瓜上市之初,就来到大棚进行采收,由于高景村土壤肥沃,温室大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种植出的西瓜果肉厚实、汁水丰富、甜度较高,每斤西瓜可以卖到4元,让农户尝到了“甜蜜经济”带来的甜头。
“今年种了40亩地的西瓜,主要销往蓟州区、塘沽区等地,产量每亩5千到6千斤,已经销售了十几万斤,收入能达到20万元到30万元。现在第二批西瓜将要上市,再有半个多月成熟了,第二批瓜种植了7-8万斤,可以从7月底销售到中秋节。”东棘坨镇的高景村村民钱连来说。(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图文/吴峥 奥冰 浩然 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