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天津4月9日电 素有“北国江南”美誉的天津宁河区邂逅国内最高学府“北大”,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4月8日,“燕园忆功勋 宁聚向未来”宁河区北京大学校园行系列活动在北大启幕。
从“干货满满”的推介招聘会,到震撼人心的原创话剧《氢弹之父—于敏》,再到独具宁河特色的农特美食、非遗技艺、文创产品,一套“组合牌”打下来,不仅让北大师生多角度、近距离认识宁河、了解宁河、体验宁河,也让宁河的城市品牌叫响北大,为推进宁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集聚优质人才资源。
宁河,是美丽天津的东大门,因水得名、依水而兴,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这里是京津生态绿洲,辖区内的“京津绿肺”七里海,是全球三大古海岸湿地之一、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古海岸自然保护区。这里物阜民丰,孕育出种稻、种蟹、种鱼、种猪、种苗“五大优势种业”,是京津冀地区的精品“米袋子”“菜篮子”“蟹篓子”“肉铺子”。这里文化厚重,培育了以天津早期党团组织重要负责人于方舟和“氢弹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为代表的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如今的宁河,正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宁河推介,引才北大
“海河英才·智汇宁河”推介会上,宁河城市推介、圆桌对话、重点企业与学生交流等环节拉近了宁河与北大学子的距离。同时,宁河积极与名校“结姻缘”,签订了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搭建起校企互相融合、共享发展的桥梁。
“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上,宁河区结合区内重点企事业单位岗位需求与院校专业特色,围绕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3大板块,精挑细选了英利能源发展(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市新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等23家优质单位“组团”上阵,携“政策礼包”和48个优质岗位,向北大学子发出诚挚邀约,推进优质岗位与优秀人才双向奔赴。
宁河好物,“走红”北大
在北大,宁河不仅对城市概况、文旅资源、人才招引政策进行了全方位的推广宣介,还举办了“宁河好物”推介集市,展示了津沽宁河大米、馫天河猪肉、七里海香蟹、岳龙红瑶红薯、七里海鸡蛋、赵学西红柿、马二烧鸡等多个宁河农特产品品牌,宣传了以“百鸟朝芦”为主题的方巾、抱枕、团扇等宁河文创产品,推介了宁河剪纸、东丰台木板年画、芦台葫芦雕、盆罐村手工制陶、七里海芦苇画、宁河烙画等六种非遗传承,还专门邀请三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陶甑、剪纸等制作技艺,讲授基本技术方法,吸引众多学子驻足观看、参与体验,让北大学子亲身感受宁河美食文化的魅力。
原创话剧,震撼北大
当晚7点,宁河原创话剧《氢弹之父——于敏》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公演。该剧是宁河区文艺爱好者在宁河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秉承着“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爱国精神,自主创作编排的红色话剧,参演人员均为本土演员。该剧剧本多次论证、修改、打磨,经过精心细致地反复排练,于2022年7月1日首演。此前已在天津市范围内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多场公开演出。
该剧以宁河出生长大氢弹之父于敏和研究所全体科研人员在西北马兰基地研发氢弹的真实经历为原型,讲述了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核物理学家于敏毅然服从国家需要,一张书桌,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隐姓埋名三十载,从零开始探索氢弹理论研究,与时间赛跑,守护国防安全的故事。
演出现场,北京大学师生的思绪跟随着演员们的精彩演出,重回那段“草稿纸铺满戈壁滩”的艰苦岁月,为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所感染和激励,纷纷表示要赓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爱校情怀。
下一步,宁河区将聚焦“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高标准落实“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重要要求,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擦亮“米袋子”“菜篮子”“蟹篓子”“肉铺子”等优势名片,系统展示宁河农特美食、非遗技艺、文创产品等特色文化风貌,为宁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和强大动能。(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