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天津11月10日电 记者从天津市工商联了解到:第十二届天津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工程研究报告摘要情况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健康发展工程百强企业克服压力和挑战,聚焦主业、做精实业,自觉走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道路,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1.营业收入千亿级企业实现新突破。
营业收入100强根据企业营业收入进行排序。今年,上榜门槛为44.0亿元,与上年43.9亿元基本持平。上榜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5781.6亿元,较上年增加12.2%,连续四年跨越万亿元大关。共有两家企业实现营收超过一千亿,天津市新天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1572.6亿元位居榜首,天津荣程祥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1025.3亿元位居第二。
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上榜企业28家,营业收入总额占营业收入100强的49.6%,比上年增加2.6个百分点;平均营业收入279.5亿元,是服务业上榜企业平均营业收入的2.5倍,较上年提高43.4亿元,增幅达18.4%。反映出营业收入100强制造业企业规模较大,整体实力较强。
2.服务业税收拉动作用明显。
依法纳税100强根据企业实际纳税额进行排序。今年,上榜门槛为0.9亿元,较上年1.4亿元下降35.7%;上榜企业纳税总额达335.0亿元,较上年减少16.8%。纳税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6家,较上年减少1家。其中,云账户(天津)共享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52.7亿元排名第一,纳税额首次突破50亿元。
从行业分布看,服务业税收贡献大,上榜企业数量、纳税总额和户均税额均超过制造业。纳税总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共有5家,均是位于滨海新区的服务业企业,其中4家是平台型企业,头部平台企业为天津贡献了大量的税收收入。
3.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科技创新100强是在天津市科技领军和领军培育企业范围内,按照企业研发投入、创新成果等多项指标进行加权综合评价排序形成。研发投入方面,今年上榜企业研发人员总计18630人,研发费用总额77.6亿元,涨幅分别为1.5%和18.8%。创新成果方面,上榜企业2022年共新增授权自主研发有效知识产权3277件,累计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27项,行业标准232项,地方标准148项,团体标准178项,累计参与建设科技创新基地218个,近五年共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奖励171项,均较上年有所增加。
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上榜71家,服务业上榜29家,涉及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专业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20个行业,行业分布广泛。从创新成果细分指标前三名的行业分布看,12家企业中有7家企业来自医药制造业,反映出我市医药产业较高的创新能力。
4.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简称“战新”)100强由65家工业企业和35家服务业企业构成。工业战新根据企业战新产值排序,服务业战新根据企业营业收入排序。
今年,工业战新上榜门槛为5.0亿元,较上年下降0.6亿元,上榜企业合计战新产值为1434.3亿元,较上年增长16.2%。从行业分布来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战新产值最高,由上年的179.0亿元增加到403.8亿元,增长1.3倍。其中,天津市环智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2022年实现战新产值157.4亿元,排名第一,比上年榜首企业战新产值提高了63.3%。
服务业战新上榜门槛为5.0亿元,较上年下降0.5亿元, 上榜企业合计营业收入为576.4亿元,较上年下降14.8%。从行业分布来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规模最大,上榜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占服务业战新35强的63.6%,较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天津今日头条科技有限公司位居服务业战新35强之首。从区域分布来看,上榜企业连续多年主要集中在滨海新区和武清区。
5.履行社会责任表现突出。
社会责任榜单由促进就业、捐赠、诚信示范、和谐劳动关系各25家构成。促进就业根据正式办理就业登记手续的新增就业人数排序。上榜企业全年新增就业总数1.1万人,上榜门槛为283人。其中,6家企业新增就业人数超过500人。
捐赠根据企业在“万企兴万村”行动和各项公益慈善中捐赠资金以及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价值)总额排序。上榜企业合计捐赠21463万元,上榜门槛为82万元,平均捐赠金额为858.5万元。其中,1家企业捐赠金额超过5000万元。从区域分布来看,滨海新区上榜企业最多,北辰区上榜企业捐赠金额居各区首位。
诚信示范根据企业诚信建设情况排序。从细分指标看,上榜企业在经营稳定性、获得资质许可、纳税信用、履约践诺等方面表现优异。此外,全部上榜企业均为红名单企业。
和谐劳动关系根据劳动关系和谐情况排序。从细分指标看,上榜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比例,养老、医疗保险参保比例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劳务派遣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均未超过10%。从区域分布来看,宝坻区上榜企业数量最多。
二、特色与亮点
1.营收规模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调优。
2023年上榜企业营业收入总额15781.6亿元,2022年14062.2亿元,2021年11527.7亿元,年化增长率达到17.0%,体现了天津头部民营企业营收能力和营收规模稳步提升。14家上榜企业营业收入超过300亿,较上年增加4家;42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合计营业收入12071.3亿元,占上榜企业总营业收入的76.5%,较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
从行业分布来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榜企业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信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我市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
2.区域分布基本稳定,滨海新区支撑引领作用凸显。
从上榜企业规模来看,滨海新区以绝对优势领先其他地区。依法纳税、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榜首企业均来自滨海新区。营业收入、纳税总额和服务业战新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55.4%、71.2%和77.5%。从上榜企业数量来看,滨海新区聚集了超过六成的营业收入和依法纳税上榜企业,超过四成的科技创新和战新产业上榜企业和超过三成的社会责任上榜企业。
静海、北辰、武清、西青、宝坻等地区依托自身发展优势,形成了多样化和差异化发展格局,为天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静海以金属冶炼与加工为主要产业,批发业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营业收入、依法纳税上榜企业数量均位列第二。北辰拥有两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科技创新、工业战新、捐赠、诚信示范上榜企业数量均名列前茅,其中捐赠、诚信示范、和谐劳动关系榜首企业均在北辰。武清上榜企业行业分布广泛,在服务业战新产业优势明显。西青金属制品业企业表现突出,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制造业企业纷纷上榜,制造业强区步伐加快。宝坻加快打造科创之区,科技创新上榜企业数量位列第三,和谐劳动关系上榜企业最多。
3.行业龙头企业综合实力突出,保持高质量发展势头。
立足科技创新,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有力支撑上榜企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上榜企业在标准制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科技奖励数量等方面均有较高提升。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营业收入、依法纳税、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榜单来看,处于第一梯队的民营企业正在积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数字化转型。此外,榜单中传统产业企业通过实施循环经济模式,采用环保技术设备和清洁能源,开发绿色产品等有效路径,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此外,无论是营业收入、税收贡献、战新规模,还是科技创新、履行社会责任,行业龙头企业均表现亮眼,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其中,有3家企业荣登全部五项榜单,8家企业荣登四项榜单,13家企业荣登三项榜单。(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