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财经
  • 中宏网首页 >
  • 财经 >
  • 正文

【新闻发布会】15项任务目标、33项重点工作,天津河北区这样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2023-11-09 08:30:23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天津11月9日电 11月8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北区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新闻发布会。会议邀请到河北区副区长田强、河北区政务服务办主任郑霞、河北区合作交流办副主任孙利、河北区住建委副主任刘星佐为大家介绍河北区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1-1.png

1-2.png

主持人:天津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 吴浩铭

吴浩铭介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首先,请河北区副区长田强作主题发布。

1-3.png

河北区副区长田强

田强介绍:深入贯彻落实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是市委、市政府赋予河北区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是河北区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更好展现“一域服务全局”作为的重要机遇,更是依托自身优势、促进产业迭代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河北的必答之题。

河北区航运历史底蕴深厚,位于天津的发祥地——三岔河口之畔,拥有悠久的漕运文化传承;河北区航运产业实力雄厚,中远海运、国能海运等领军航运企业聚集,运力占全市三成以上;河北区航运产业配套服务力强,远洋大厦、远洋二期、意风区等各类载体空间广阔,汇聚天津站、天津北站,是京津“双城记”的首达之区,交通出行便利,坐拥海河上游最美4.8公里核心区,生态环境宜业宜居;河北区发展后劲十足,链主企业强劲牵引、智算中心持续赋能、政策措施有力保障、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因此,深入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大力发展港航经济,对河北区来讲可谓恰逢其势、正当其时。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港产城融合发展,多次主持相关会议,深入区内重点企业、楼宇园区走访调研服务,紧密对接滨海新区、上海市虹口区、天津港集团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出台《河北区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高标准服务港口建设、高效率拓展航运通道、高质量建设航运服务聚集区、高品质完善配套支撑4个方面共计15项任务目标,并细化成33项重点工作的任务清单,全力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走深走实、落细落地,主要有4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航运企业加速集聚。我们创新工作思路,招商方式从“遍地撒网”改为“按图索骥、定向走访”,通过绘制航运产业图谱、成立航运招商工作专班、制定专业航运招商方案,打出了“一个产业、一本图谱、一项指引、一套机制、一个平台、一支队伍”的组合拳,招商的精准度和成功率有效提升,包括中远海运集团绿色数智有限公司在内的70家企业实现落地,较去年同期增长24%,全区航运类市场主体达到360家。

二是航运服务优化便利。政务服务更加高效。我们在全市率先与天津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港产城融合发展政务服务窗口”,为涉港企业提供海运订舱、承运进口、港口倒运等一站式、家门口服务,累计服务各类市场主体300余次,大大提高企业通关效率。与南开海关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南开海关、中信保天津分公司搭建助企平台,面向我区外贸、航运、货代50余家重点企业,召开稳外贸专题座谈会和跨境电商培训会,助力企业良性发展。

银企对接更加顺畅。支持中国银行河北支行挂牌航运金融服务站、招商银行中山路支行建立航运金融服务体系,更好为航运企业提供批量汇款、自助结汇、实时到账、闪电开证等金融服务。

政策保障更加有力。我们积极落实《天津市促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为区内企业争取真金白银和实实在在的发展支持。同时正在研究修订区级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以政策引导提升航运产业竞争力。

三是航运载体提质升级。我们正在加快建设航运主题楼宇,为远洋大厦一期挂牌“国际数智航运大厦”,高标准筹建远洋大厦二期,项目将于近期开工,建成后高度达218米、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将成为海河沿线又一标志性建筑。积极引进专业化招商运营团队,将我区具有代表性的意式小洋楼资源——民生路56号,作为承接航运要素的先导平台。

四是航运合作联动拓展。深度融入津滨“双城”联动格局,与滨海新区、东疆综保区、中新生态城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聚焦涉港适港市场主体所需所盼,形成津城滨城间“政府互动、政策互认、通道互联、企业互促、生态互融”的大合作格局。

深入推动海陆空港联动,与天津港集团在航运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商务商贸、数字化建设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与天津机场开展战略合作,共建城市候机楼;与津秦铁路(枢纽环线)深度合作,落位天津枢纽环线铁路公司,为港区提供更优的轨道通道服务。

深化与专业智库合作,邀请上海均和产业发展集团组建项目团队,从第三方的视角开展全面调研,发布了《河北区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有力支撑全区航运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河北区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生态环境宜居、商务条件优厚、政务服务便利等优势,不断完善航运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在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中展现“河北作为”。

一是加强产业培育。坚持招“精”引“优”,聚焦航运产业各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持续深挖京冀两地航运产业资源,量身定制产业链招商细分方案,搜集项目线索和产业信息,详细梳理和谋划在谈项目清单,重点引进国内外头部航运企业二、三级总部和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形成集聚发展、集群效应。

二是搭建产业生态。以远洋大厦一期、瑞海大厦、民生路56号等航运企业集聚楼宇为核心节点,打造航运服务集聚区。提升高端楼宇软硬件水平,不断提升楼宇招商的竞争力,打造特色航运楼宇。落实好《天津市促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等航运支撑政策,支持引导重点企业落户。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从项目线索对接到企业落地发展,主动提供全链条、无缝隙、保姆式服务。

三是服务发展全局。充分发挥华为天津区域总部项目技术优势和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资源优势,助力天津港集团建设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全面提供技术和算力支持。深入参与天津市与中远海运集团战略合作,积极服务存量企业,瞄准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主动“走出去”,大力“引进来”。

落实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是河北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我们将以坚定不移的政治担当、切实可行的管用举措、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集聚航运经济发展要素,完善航运服务产业体系,在全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中贡献河北力量。

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领导回答记者提问如下:

1-4.png

河北区合作交流办副主任孙利

记者提问一:刚才,田强副区长介绍了河北区在航运企业聚集方面取得的成效,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河北区如何吸引航运服务企业集聚发展?

孙利介绍: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决策部署,按照“便利化、数字化、国际化”的发展思路,聚焦航运企业招引、航运产业培育、航运集聚区打造等重点工作,凝心聚力打造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以精彩一域融入全市壮观全局。

一是坚持集聚发展。以远洋大厦片区为核心区,整合意风区内优质资源,规划形成1.22平方公里、商务面积40余万平方米的国际航运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航运经纪、航运金融、跨境电商、海事法律、船代货代等产业。其中,意风区内民生路56号作为产业发展先导载体,重点打造为集航运审批、航运交易、航运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航运服务中心;远洋大厦一期、二期重点承接船东、港口、装备等企业。

目前,全区已聚集企业360家,实现税收贡献4000万元以上,仅远洋大厦一期即拥有航运类企业55家,办公面积6.9万平方米。

二是坚持龙头带动。充分发挥中远海运、国能海运这两大航运类龙头企业优势,梳理其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形成包括链条细分门类、门类主要企业、企业主要产品等在内的产业招商全景图谱,开展精准招商、关联招商、产业链招商,目前已初见成效。积极走访中远海运集团、国能集团总部,主动上门服务天津中远海运、国能海运公司,了解企业发展需求,解决企业发展痛点。

目前,中远海运集团绿色低碳化、智能数智化业务板块已确定在我区落户,其新成立的——中远海运(天津)数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启动设立手续;引导国能海运新增百万吨级运力资源来津落户。

三是坚持优化环境。搭建服务机制。成立航运专班,匹配专业人员,对航运类企业建立从企业洽谈、证照办理、业务拓展、问题协调等全流程跟踪及全生命周期服务。

畅通交流渠道。组织航运企业座谈会、企业沙龙、大咖讲座、金融政策咨询会等,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全链贯通、协同推进,有力解决行业难点、企业痛点、联系堵点。

强化政策保障。联合发布《天津市鼓励航运要素集聚发展实施细则》,从企业落户、办公用房、企业经营、企业人才等方面制定全方位帮扶举措,有力助推企业发展壮大。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统筹优质资源,从政策、招商、服务、载体四个维度推进航运产业培育,做好存量和增量两篇文章,全面融入全市港产城融合发展大局,将河北区打造成为龙头引领、要素集聚、服务便利、充满活力的国际航运服务业集聚区。

1-5.png

河北区政务服务办主任郑霞

记者提问二:请具体介绍一下“港产城融合政务服务专窗”取得了哪些成效?

郑霞介绍:2023年2月17日在河北区与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同日,天津市首个“港产城融合政务服务专窗”在区委、区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正式落户河北区政务服务中心,跨出了河北区政务服务全力支持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的第一步。通过创新政务服务、联通港口服务,切实为航运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一是深耕窗口服务。目前,作为港口服务功能前移和资源前倾的“港产城融合专窗”,可以为中心城区的企业提供定制化港口“一件事一次办”方案,打造集海运订舱、承运进口、港口倒运为核心一站式服务。今年以来,“专窗”已为中心城区各类企业提供咨询、帮办服务300余人次。

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其他综合窗口以“专窗”为中心,为航运企业提供精准定制服务。8月上旬,赫斯(天津)港航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咨询时有意落户河北区,因企业主要面向港口航运企业提供综合能源服务,想在名称中特别添加“港航”字样,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专窗及时跟进,在市市场监管委的大力支持下,满足了该航运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区政务服务中心积极向区内重点航运企业推介宣传“专窗服务”,组织天津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天津津旅海河游船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航运企业与天津港对接座谈,为双方发挥比较优势、港产城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二是深化协同服务。将“港产城融合专窗”作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试点,统一纳入河北区与北京副中心通州区的“跨省服务”合作机制中,聚焦协同优势和港口优势,进一步扩大“跨省通办”的服务范围,建立起“河北区—通州区—天津港”三地政务服务圈,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扩大港产城融合辐射圈。透过“专窗”,为北京通州重点产业园区、重要商贸企业等,提供港口服务“一次办”“就近办”方案。同时,借助通州海关进驻通州政务服务大厅的便利条件,组织通州政务服务局和通州海关赴天津港考察交流,推动天津港与通州海关在内陆无水港口岸通关、便捷通关上的合作。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港产城融合政务服务专窗”的窗口优势,深度服务港口经济和航运企业,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创新政务服务举措,努力以政务服务之为促港产城发展之进。

1-6.png

河北区住建委副主任刘星佐

记者提问三:远洋大厦二期项目是河北区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的重点项目,请您介绍一下目前该项目的进展情况?

刘星佐介绍:远洋大厦二期项目是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区委、区政府“五个提升”“八个工程”的重点任务,也是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二期项目地处我区核心位置,紧靠海河,毗邻天津站,用地面积6083.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7920平方米,地上38层,地上建筑面积79200平方米,地下5层,地下建筑面积28720平方米,建筑高度218米,项目总投资18.41亿元。为推动远洋二期项目顺利开工,河北区定期研究、全力推动,重点围绕以下四方面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一是统筹谋划高站位,下好产业布局“先手棋”。为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河北区统筹谋划,将远洋大厦打造为航运服务聚集区启动区,以承接更多航运服务产业。为加快二期项目建设进度,打通项目开工建设的“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及时跟踪项目进度情况,有效帮助项目解决土地规划、招投标和项目审批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为项目如期开工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二是优化服务硬举措,打出惠企政策“组合拳”。从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实际出发,指导企业对桩基工程进行安全评估,并与设计单位和施工图审查单位无缝对接,指导企业开展设计专家论证,妥善解决堵点问题,为重大项目保驾护航。组织政策“解读员”主动送服务上门,构建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帮助企业理清政策“明白账”,让企业少跑路,为企业节本省时。

三是重点环节严把控,筑牢招标监管“防火墙”。工作中坚持靠前服务,全环节把关。为企业出谋划策,协助企业在严格遵守招投标相关法规的前提下,有效满足招标人的招标需求,妥善解决招投标过程中的问题。在评标现场全过程监管,确保开评标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四是咬定目标重点攻,启动部门协作“新引擎”。在特殊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中,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加班加点,4个工作日即办结该事项行政许可,审批时限压缩70%以上。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中全程帮办,提前指导申请材料准备,确保符合审查标准,一次性申请成功。仅用2个小时就成功为企业办理了施工许可,确保项目11月中旬能够顺利开工。

下一步,河北区将继续秉承“全程服务”的工作理念,在项目施工安全、质量和建筑市场管理中严格依法履行监督监管职责,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努力将远洋大厦二期项目打造成海河沿线新地标。(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编辑:王敏
审核:蔡旭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