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汇率的逻辑》一书作者之一 管涛
中宏网10月27日电 党的二十大于10月16日胜利召开,这是一次让社会各界人士精神振奋、备受鼓舞的会议。会议提出,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汇率的逻辑》一书作者之一管涛先生表示,从我国外汇市场改革进程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有效管理人民币汇率浮动制度框架下,经历了2014年“3·17”汇改、2015年“8·11”汇改。2019年8月,人民币兑美元首次“破7”之后,人民币汇率开启了可上可下的浮动价格模式,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国将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谈及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感受时,管涛告诉本网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汇率市场化既是改革,也是开放,其人民性体现在,市场主体越来越充分地参与汇率形成。同时,汇率弹性增加推动“风险中性”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反过来又调动了市场主动规避外汇风险的积极性。最近几轮汇率波动中,“低(升值)买高(贬值)卖”的汇率杠杆调节作用均正常发挥。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要着力提高汇率市场化程度和代表性,完善中间价(或基准汇率)形成机制。要以拓宽交易范围、丰富交易工具、扩大市场主体、推动对外开放、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市场监管为重点,推动在岸外汇市场的深化发展,更好适应有序推进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
管涛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汇率选择有利有弊,汇率灵活的挑战就是容易出现顺周期的、偏离基本面的过度升贬值。所以,汇率市场化仍要注意发挥好市场与政府“两只手”的作用。中间价报价机制及逆周期调节因子就是中国特色的汇率调控机制创新。在恪守汇率政策中性的前提下,对于市场汇率的过度和异常波动仍需要妥善引导。
更加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
党的二十大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随着我国全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金融的开放程度也不断加大,人民币汇率越来越具有资产价格属性,这倒逼中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由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由贸易大国转为贸易强国;倒逼企业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非价格”竞争力,推动加快建设。汇率深化改革有助于改善企业贸易议价能力,在跨境贸易计价结算币种选择上争取主动,包括更多用本币计价结算应对汇率波动风险。
近年来,不论人民币大涨还是大跌,中国人民银行相关部门除调整逆周期因子、外汇风险准备率等宏观审慎措施外,没有引入新的行政干预措施。相反,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市场主体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得到巩固和加强,进一步彰显了汇率市场化的人民性。同时,这也推动了人民币股票和债券纷纷纳入全球主要指数,以及今年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定值重估调高人民币权重。本轮人民币汇率回调以来,未出现“外资流出——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因为外资担心的并非汇率的涨跌,而是汇率僵化可能导致的“不可交易”风险。
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自主性
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管涛认为,作为大型开放经济体,中国货币政策坚持对内优先,即主要基于国内增长、就业、物价稳定,而非他国货币政策或资本流动状况考虑本国货币政策的松紧。然而,开放经济存在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独立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可兼得的“三元悖论”。近年来,中国正是在保持汇率政策灵活的基础上,保障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要健全本外币政策协调机制,提高货币政策应对汇率异常波动影响国内金融和物价稳定的响应能力。要不断充实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工具箱,破解“二元悖论”难题,拓宽货币政策自主空间。鉴于资本自由流动情形下,汇率无论固定还是浮动,均无法确保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转变立场,支持对资本流动冲击采取包括宏观审慎、资本管制在内的综合政策。要继续推进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和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尽可能长时间保持货币政策处于正常状态,保持本币购买力稳定和金融体系健康。
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
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其中,特别提及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要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汇率僵化与金融开放是危险的政策组合,许多新兴经济体金融开放以金融危机收场均与此有关,亚洲经济奇迹到金融危机的逆转就殷鉴不远。
汇率市场化有助于经济内外均衡协调发展。目前,中国三大需求、三次产业协调拉动的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这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创造了条件,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奠定了基础。
汇率市场化还有助于汇率发挥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作用。2022年上半年,受内外部因素影响,中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外来证券投资由上年同期净流入转为净流出,但其他投资项下境内机构对外资产运用减少,维护了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含净误差与遗漏)的国际收支自主平衡,避免了外汇储备消耗。其中,第二季度,民间对外净负债减少2642亿美元,因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的负估值效应贡献了103%。
管涛认为,汇率市场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严肃财政货币纪律,避免大水漫灌,保持国内经济金融体系健康,以充分享受资本流动和汇率灵活带来的好处。面对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冲击的风险,预案比预测更重要。应在加强国际收支流量和存量统计的基础上,做好情景分析、压力测试,拟定预案,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风险防控和应对能力,防止资本大进大出,汇率大起大落。
党的二十大向世界释放中国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汇率市场化有助于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独立性和公信力,增强中国维护和塑造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的能力,支持中国更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管涛说。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