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民建广东省第十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玲
中宏网10月26日电(记者 韩鹏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职业师资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深切体会到职业技能教育事业的大发展给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红利,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更加坚定了我为职业教育培养大批‘工匠之师’的决心和信心。”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民建广东省第十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玲在收看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后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倍感振奋、倍受鼓舞,更感到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就职业技术教育事业而言,近来可谓好消息不断。教育部日前面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出了全新的建设方案和要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职业师资教育人才的“黄埔军校”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当仁不让,许玲带领课题组为这一方案建言。许玲告诉本网记者,“这次是为职业师资教育‘正名’,职业师资人才将有统一、规范的称谓,即‘双师型’教师。”
据了解这一方案要求,职业技术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教师企业实践时长每年不少于1个月、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纳入专业课程教学,对于在读职校学生和正在考虑中考后选择的学生和家长来说,这是个利好消息。
许玲介绍,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一定程度存在着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尤其是中考分流政策实施以来,有些家长忧心忡忡,认为上职校是无奈之选,甚至是考不上普通高中之后的下下策。家长不愿让孩子进职校的原因无非是担心职校管理松懈,学生容易被带坏;担心职校教学水平,学不到真本事;担心未来找的工作既苦又累,收入不高。
但是,从我国高度重视实体经济、产业经济、智能制造的宏观层面看,中国制造由大变强,完善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非常关键。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职业技能人才正在成为诸多产业的“香饽饽”。办好职业教育不仅能缓解教育焦虑,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业和职业上另辟蹊径,甚至“换道超车”。
制造强国的打造,要先有工匠良师,再有大国工匠。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教育部这个新要求对提升职业院校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和学校品牌都大有好处。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绝不能简单追求形式、堆砌证书,能力才是“双师型”的关键。
“双师型”的教师怎么认定、如何培养?许玲结合多年一线工作实践表示,职业教育师资人才是为国家智能制造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本身要掌握过硬的技术,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看,既要让未来的职业教育教师下车间的“走下去”,也要让企业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的“请进来”。每年“广东工匠”中不少是从职校出来的师生,同时广东技术大学培养的师资人才也有效辐射广东周边地区,特别是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新技术制造业领域频频登上“颁奖台”,赢得了诸多殊荣。
在许玲看来,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这些年,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断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考核机制,让技能人才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对“术业有专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现代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牢固树立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本位化”培养,多渠道探寻育才最优解。围绕新技术在农业、金融、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的应用,通过举办地方性或区域性职业技能大赛,激励技能人才以赛促学,提高专业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水平,树立更多行业“排头兵”。
在提升职业技能教育效能方面,许玲认为,要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建立职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要做好“传帮带”,有计划、周期性地组织本区域职业技术人员按照职业结构和岗位需要进行职业资格、职业技能培训,造就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不断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创新创业最需要的是人才,党的二十大为我国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接下来要推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通流动,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职业教育师资人才的社会地位,从‘点上发力’到‘多渠道畅通’,我国职业技能教育必将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台阶,人才振兴将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引擎!”许玲说。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