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财经
  • 中宏网首页 >
  • 财经 >
  • 正文

加强生物安全建设 应对美国生物霸权挑战

2022-04-07 16:43:01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4月7日电(记者 韩鹏飞) 今年以来,俄乌局势的骤然升温,让美国在全球多个国家建立生物实验室的“恶劣行径”揭开冰山一角。

  俄军进入乌克兰境内后,收集到美国资助和控制的多座生物实验室的证据材料,据俄罗斯军方公布的文件显示,由美国建立和资助的位于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内,存在进行蝙蝠新冠病毒样本的实验。美国不仅在他国进行危险性极大的生物实验,同时还通过各种途径“巧取豪夺”他国生物资源。美国曾在俄乌边境多个地区进行军事生物计划,他们采集了大量斯拉夫人血清样本用于研究该地区人群的致病基因序列。

  美国在全球30多个国家掌控336百座生物实验室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些生物实验室进行的某些实验项目严重违反《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并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构成风险。对于美国欲巩固世界霸权,在很多国家开展危险性极高的生物实验活动,中国如何应对?本网记者采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后,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陶满成研究员。

  美国谋求生物霸权企图已对很多国家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陶满成表示,“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军事活动只是冰山一角。2022年3月10日,赵立坚在记者会上透露,美国国防部以合作减少生物安全风险、加强全球公共卫生等名义,在全球30个国家控制了336个生物实验室。”

  美国谋求独霸世界的生物能力。美国在全球建立了规模庞大、种类繁多的生物实验室网络。本土体系:美国科学家联合会2020年2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迄今有13家正在运行、扩建或规划中的P4(BSL—4)实验室,以后还将逐步达到20多个。还有多达1495个P3实验室。海外体系:美国建成了43个海外生物基地,在境外建立了336个生物实验室的全球生物监测网络。美国仅在乌克兰就有15家生物实验室,在格鲁吉亚设有3家实验室和11家小型研究所的研究网络。

  美国谋求在生物能力上达到掌控世界的程度。美国现在的做法,已经绝对不仅仅维护自身生物安全的程度,而且要掌控人类、掌控世界。美军德特里克堡基地是美国生物军事化活动的大本营。该基地中的美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问题最为突出,且存在与新冠病毒关联的诸多疑点。德特里克堡基地继承了侵华日军“731部队”的魔鬼遗产,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拥有美军方唯一的P4级实验室,储存了几乎所有已知的高致病性病原体,包括埃博拉病毒、炭疽杆菌、天花病毒、鼠疫杆菌以及非典(SARS)冠状病毒等。

  美国的生物霸权已经对很多国家构成了国家安全威胁。目前,美国在全世界的生化实验室已经将中国、俄罗斯、伊朗在内的欧亚非国家全面包围,一旦基因导弹研发成功,就可以对包围圈内的任何国家、任何人发动生化刺杀。

  美国是全球头号科技、军事强国,但却管不好自己军方实验室里的炭疽杆菌。2004年至2015年间,美国犹他州达格韦试验场的军方实验室向外寄出86组炭疽杆菌样本,它们本来应该已彻底灭活,但收到样本的实验室被吓了一跳,炭疽杆菌居然仍有活性。后来调查分析了仍在保存中的33组样本,发现其中17组炭疽杆菌仍存在活性。“炭疽乌龙”事件在2015年曝光时,全美50个州都收到了可能有活性的炭疽杆菌样本。这一事件的影响还从美国本土外溢至世界多地。调查显示,相关炭疽杆菌样本被分发至韩国、日本、英国等9个其他国家。

  据俄罗斯公开的资料,2009年美国开始研究通过蝙蝠和鸟类传播病毒,巧合的是,2009年正好是中国禽流感暴发的年份。 2009年,中国境内首次暴发高致命性禽流感,从广东率先暴发,之后从广东进入福建、江苏,一直蔓延到山东境内才停止。因为是首次暴发这种高致病性禽流感,对中国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且与2002年非典一样,都暴发于广东南部的佛山周围地区。鉴于该病毒之前从未在中国境内发现,所以,中国开始顺着禽流感传播方向全力追查源头,最后在广东南部地区追踪到一批从境外入境的禽类,眼看就要找到凶手,但监控却被严重损毁,导致最终溯源无果。

  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已经产生了接近10000种变异,美国通过在全世界遍布的信徒以及遍布全球、位于检测最前沿的生化实验室,就可以快速收集分析这些变异体的基因数据并加以保存,快速建立了冠状病毒全球变种毒株数据库。

  “有了这些数据,美国就可以分析哪种变异对全球哪些地区的人种会造成何种打击,以及其中差异的关键在哪里。分析以后就可以将10000种变异再通过基因编辑强化或者弱化毒性和传染性,然后进行全面嫁接剪辑,这样就可以针对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量身定做更加精确的生化病毒武器。”陶满成告诉本网记者。

  中国遗传资源被频遭窃取,民众生物安全意识亟待提升

  美国不仅利用自身生物技术优势在全球范围资助和掌控大量生物实验室,还不择手段窃取他国生物遗传资源,中国已经频繁发生遗传资源失窃事件。

  1996年,美国某大学得到中国多个医学中心的协助,在中国内地获取血液样本和DNA,用于查找疾病基因;1997年,美国《科学》杂志确认,美国某公司获取了中国某山村哮喘病家族的致病基因,属于人类遗传资源被窃取事件。两起事件直接引发了相关法规出台——1998年6月10日,中国发布施行《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2015年,华大基因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未经许可,与英国牛津大学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并将部分人类遗传资源信息从网上传递出境。 2018年,中国遗传办在检查中发现,跨国药企阿斯利康未经许可,将已获批项目的剩余样本转运至其他公司,开展超出审批范围的科研活动,而阿斯利康正是研发新冠三大神药之一的那家犹太医药公司。

  2022年2月22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海关在快件渠道查获一批进境人体唾液样本。申报品名为“移民文件”,收件方为某基因检测公司。经关员开箱查验发现,包裹内有8支含人体唾液的棉签拭子,棉签拭子直接放置于信封内,无密封包装,可能携带细菌、病毒等传染病原体,存在传染病传播的风险,且未随附相关部门证明文件。

  我国生物遗传资源频遭窃取,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20年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陶满成说,“这充分反映了生物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将生物安全从资源安全、军事安全、科技安全等内容中单列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前,我国生物安全领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生物及其基因对人民、国家和人类的影响、威胁和危害;是如何克服或减轻生物问题对人类和国家生存发展的冲击;如何保障自然生物和基因在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方面上的存在和发展;如何保障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的开发利用遵循正确的价值导向。

  “必须让生物事业和生物安全工作有法可依,而且法律法规是完善的可行的。”陶满成说。

  中国必须站在国家安全的角度上高度重视生物安全

  美国在很多问题上对自己和一些盟友采取一些对其它国家不同的态度和标准。

  美国一贯认为自己干什么都是对的,任何国家无权干涉,比如在生物领域各种病毒的研究问题上。对于部分盟国以及当时处于合作阶段的国家,美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放纵甚至保护的态度。比如日本向太平洋释放福岛核电站废水,再比如美国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拥有核武器的完全不同的态度。

  当前美国重回大国竞争的安全框架,已经把中国列为主要竞争对手。揭露美国双重标准的行为既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又可以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在不同问题上需要采用的不同的方法,既要考虑焦点问题的性质和内容,也要考虑当事国和中国、美国的关系,还要考虑其它国家和人民群众对相关问题的态度。

  陶满成说,“美国在生物方面的道德底线一贯比较低。很早以前,美国就曾拿带有病毒的物品向印第安人传播瘟疫。二战后美国也不惜遭受道义谴责为了获取日军731部队的资料而对731部队进行特赦。此外,美国用黑人做梅毒人体实验,还把美军实验室把活性炭疽样本‘误送’到多国,美国在生物实验乃至生物军事活动方面乱象重重,给全球带来祸害。”

  对于危险的生物实验和生物军事活动,国际社会专门制定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而美国在这个公约下的记录十分不光彩。1997年,美国被古巴指责散布一种农业害虫,这是全世界第一次有国家被指责违反公约并导致缔约国正式开会讨论。心虚的美国多年来还一直独家反对建立《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多边核查机制。

  对于美国在生物方面“劣迹斑斑”的行径,中国如何加强自身生物安全?

  陶满成认为,中国必须在国家安全的角度上高度重视生物安全。尽快高质量完成“生物安全法”立法,填补真空地带,完善野生动物保护制度,推动重要、敏感问题上的破坏性行为入刑;设立“国家生物安全与发展中心”,统一协调管理生物领域,履行保安全、促发展职能;在国家疾控中心职能基础上调整设立“国家防疫中心”,在解决人人传播、动物之间传播问题的基础上,将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领域纳入监管。

编辑:韩鹏飞
审核:徐璐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