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财经
  • 中宏网首页 >
  • 财经 >
  • 正文

全民健身的春天来了!

2022-03-23 19:32:55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春光灿烂,万物复苏,神州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景,人们纷纷来到户外,一边欣赏春色,一边舒展身姿、强身健体。

  近年来,虽然疫情给大家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一些不便,但疫情也让人们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特别是运动健身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城市中,健走步道、运动公园、骑行车道……15分钟健身圈在百姓身边随处可见。

2.png

3月21日,北京气温回暖,市民在北京莲花池公园内散步健身

  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不仅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提升老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切实举措。为了推动全民健身运行高质量发展,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让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健康方式。该《意见》出台,预示着全民健身的春天来了。

  顶层设计利好消息不断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工作,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健康深度融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断增加,令人欢欣鼓舞。

  截至2020年底,全国体育场地达到371.34万个,体育场地面积30.99亿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2.20平方米……人民群众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热情日益高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步子越迈越坚实。

3.png

奥林匹克公园内,市民在智能健身设备上锻炼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全民健身的话题热度不减。去年8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还明确到2025年,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全民健身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此次《意见》出台,进一步明确,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建设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

  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见》提出,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

  去年4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印发的《“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和健身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较为突出,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意见》指出,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者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置建设公共健身设施,并纳入施工图纸审查。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百姓健身房”。

  中午12点,在北京西站附近工作的王硕一如既往来到离单位不远的莲花池公园健身路径进行锻炼。大约40分钟后,王硕完成了此次健身,他掏出手机扫描一下健身路径上的二维码,不需多时,便获取到之前的运动数据及科学健身指导。

  在莲花池公园里,像王硕这样工作之余到公园健走的人很多,他们大多在附近写字楼工作。“现在气温回暖,园内春意盎然,健身的人也很多,在园中漫步不仅可以消除一天工作的疲劳,还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更重要的是每天都能了解到自己运动情况,还能获得健身指导,真是一举多得。”谈到北京智能化的便民健身设施,王硕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据了解,北京市智能化公共健身服务设施已经升级到第二代了。截至目前,北京的朝阳区、昌平区、密云区、西城区、丰台区等地已经陆续建设了新一代智能化全民健身步道,附近的居民们只需要通过手机二维码扫描,就能方便进入智能健身系统,在健身的同时,能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运动量,还能学到很多运动、健康方面的知识,非常便民。

4.png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党委书记林晓华介绍智能健身设备情况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党委书记林晓华告诉本网记者,奥林匹克公园内升级了一批智能化健身设施,已经成为周边市民日常健身“打卡”的新选择。这些建设器材不仅有电子屏可以显示锻炼时间、消耗的热量,还可以通过扫码获取每次的锻炼数据。目前这些智能化的建设器材被安装在奥运村街道、亚运村街道、麦子店街道等二十余个单位,让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体验智能化的健身设施,通过科学健身,切实感受身边的变化。

  营造人人参与健身的社会氛围

  北京市丰台区万芳亭公园内,每天健身的市民乐意不绝,无论是单双杠、腹肌板,还是篮球场、乒乓球场,使用率都居高不下;现年71岁的市民李金澎热爱太极拳传统体育运动,早上和体育中心太极站的爱好者们晨练,在舒展轻柔、动中有静的武术招式中感受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

5.jpg

中国体育博物馆副馆长黄金介绍中国传统雪橇

  中国体育博物馆副馆长黄金告诉本网记者,“‘十四五’时期,随着一系列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公共服务体系高水平发展的政策出台,在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在新时代正在焕发勃勃生机。”

  如今,线上线下一体、运动休闲兼备,全民健身呈现出一些新趋势新特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线健身、居家运动等新形态不断涌现;北京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新风貌,更重要的是,通过此项赛事,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点燃全民健身热情,推动冰雪运动迈上新台阶。

  黄金表示,当前,我们已经从“全面小康”向“全民健康”的水平提升,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不仅能深化社会关于全民健身的认知,同时也能为全民健身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提升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和积极性。随着全民健身的形成,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对运动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也在不断涌现,各种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创新体育项目也将不断地发展,以满足民众对健康的需要。

  此次,《意见》在夯实广泛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群众基础方面提出,落实全龄友好理念,建立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设施器材标准。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向青少年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营造无障碍体育环境,培养民众成为终身运动者。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让每个青少年较好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提高职工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鼓励工会每年组织各类健身活动,提升在职人员参与体育健身的活跃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营造良好的全民参与健身运动的社会氛围,不仅需要管理者、服务者和参与者共同努力,还需要借助社会力量,依托各种节日,组织各类赛事、表演等活动,大力宣传全民健身政策、普及全民健身基础知识、分享健身故事等,提升全社会对健身的认同感。同时,通过健全保障、创新激励措施,不断优化提升全民健身的环境,让群众随时随地享受到健身的快乐。

  随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已然步入发展快车道。在健康中国的新征程上,国家战略与百姓所需融合交错,给全民健身大势注入新动能。

编辑:韩鹏飞
审核:王怡然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