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3月23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加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我国将以公益性和基础性为导向,探索建立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以满足群众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需求的场地设施、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公共服务产品的需要,推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覆盖全民、服务全民、造福全民。
《意见》明确,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
《意见》提出了总体要求、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区域均衡发展、打造绿色便捷新载体、构建多元化赛事活动体系、夯实群众基础、提高标准化科学化水平、营造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以及保障措施等9个方面32项具体要求,从加快构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城市全民健身功能布局、普及全民健身文化、提高健身运动专业化水平、推动健身设施绿色低碳转型等6个方面提出21项重点发展任务,对我国构建高质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未来5年发展规划做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为满足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全民健身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意见》强调,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身水平为根本目的,构建统筹城乡、公平可及、服务便利、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覆盖全民,公益导向。扩大公益性和基础性服务供给,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全民、服务全民、造福全民;科学布局,同城城乡。以需求为导向匹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促进全民健身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作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激发社会力量积极性,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意见》对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均衡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健身设施投入将按照人口要素资源统筹布局,同时加大向基础薄弱区域和群众身边倾斜力度。健身设施和场地将与常住人口总量、结构、流动趋势相衔接。对于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重点推广功能复合、立体开发的集约紧凑型健身设施发展模式;对于大中城市将加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全民健身资源布局;对于县城城镇化率高的地区,鼓励城市管理者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增加开敞式健身设施;对于新开发城区,城市管理者要结合城市留白增绿要求,科学规划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与生产生活空间相互融合、与绿环绿廊相结合的健身设施。
《意见》着力营造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包括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将全民健身理念和知识融入义务教育教材。发挥体育明星正能量,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加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强化全民健身激励。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放体育消费券。定期发布全民健身城市活力指数;开展全民健身国际交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搭建合作平台,共同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加强中华传统体育活动国际交流,支持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