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受访者供图)
中宏网3月10日电(记者 韩鹏飞) 新年“新能源汽车”再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此外,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两会“部长通道”上表示,今年前两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非常好,均增长了一倍多,预计今年能达到预期目标,可能大幅超出预期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点名”,部长“背书”,无疑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利好,有助于整个行业快速发展。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中国本土车企如何发力创新,推动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高质量发展?本网记者连线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请他解读,当前聚焦“双碳”目标下,中国车企如何重塑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200万辆,同比增长101.1%,新能源汽车出口更是同比大增304.6%。在国家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在购置补贴、免征购置税、路权等政策的推动之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将实现快速发展。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提新能源汽车,这将给行业带来怎样的机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目标有望提前实现。在政策+供给双轮驱动下,新能源汽车有望加速渗透。”陈虹说。
在陈虹看来,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我国推动落实‘双碳’目标过程中,汽车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陈虹谈到,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智能网联新赛道转轨的大变革背景下,“双碳”目标的提出,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国家一系列碳减排政策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产品渗透率的提升,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继续全球领先,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以国家战略方式推动各行各业降低碳排放,全面系统地提升低碳竞争力,有利于中国车企突破海外竞争壁垒、实现更高水平的国际化发展,此外,减排降碳会给汽车行业带来新的要素变量,产业链新的风口也将应运而生,将为车企重塑竞争优势提供重要新机遇。
“上汽集团碳减排工作将以产品端为核心,加快向生产端和使用端延伸,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发展,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陈虹说。
据介绍,上汽集团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品牌升级的过程中,在产品端,大幅提高纯电动车型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占比,持续改善电耗指标,降低产品的碳强度。在生产端,提高自产“绿电”总量,加大清洁能源使用占比,改善生产工艺,严格控制碳排放的总量。在使用端,将加快推进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积极探索智慧出行,让出行更低碳、更精彩。
陈虹说,“到2025年,上汽集团规划在全球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270万辆,占上汽整车销量的比重不低于32%。”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给新能源汽车赋予“智慧大脑”,虽然,当前我国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得如火如荼,但这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对此,陈虹在今年两会上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自动驾驶系统的合法地位。
陈虹告诉本网记者,“在人类驾驶员为车辆驾驶任务直接责任人这一前提下,允许其主动请求符合特定要求的‘自动驾驶系统’辅助或替代其承担部分或全部驾驶任务。在此基础上,如果发生交通违法和事故的情况,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及《交通道路事故处理程序》中,制定人类驾驶员与“自动驾驶系统”(车企、零部件供应商等)的责任划分标准规则和处置机制。”
除了,无人驾驶汽车合法上路的问题,陈虹还建议,在产品准入方面,相关部门应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中建立“自动驾驶系统”的等级评价认证体系和准入机制。针对有条件自动驾驶及高度自动驾驶汽车,探索建立一套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合法上路通行的专用认证体系。
据了解,国家工信部已于2021年4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针对具备有条件自动驾驶和高度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已制定了专门的准入管理办法,陈虹建议尽快发布正式稿。
陈虹还建议政府从引导核心技术突破及关键零部件发展等方面,推出更多扶持政策。可以参考新能源相关扶持政策的成功实践,出台自动驾驶相关核心零部件系统软硬件产业的扶持政策,加大重点领域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引导自主掌控的核心技术突破和关键零部件发展,鼓励头部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攻关,推进产业链关键部件标准化、规模化,加快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发展的步伐。
据了解,国家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给予大力度补贴支持,不过今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停止,这无疑给新能源汽车产业供给侧带来较大压力,车企如何应对这一变化?
陈虹表示,现阶段,针对新能源车购置环节的支持政策力度已逐步减少,但对新能源车使用端的政策鼓励力度还应加强,以更有利于促进消费者形成绿色低碳出行的消费理念。
“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端的支持力度。比如提供充电的电费优惠、充电设施安装补贴等,提升消费者购车、用车意愿;逐步建立汽车全生命周期低碳节能环保认证标准体系(类似于家电节能认证)等,进一步形成鼓励低碳产品消费的氛围。”陈虹告诉本网记者。
去年以来,“缺芯”问题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车企在生产过程中如何解决“缺芯”问题?
陈虹通过政策引导,多方协同,建立车规级芯片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并成立第三方检测认证平台;建议国家牵头设立专项资金,鼓励芯片企业、汽车企业共同参与,加快形成国产大算力芯片研发、制造和应用能力。
据了解,在汽车芯片领域,上汽制定了“推广成熟芯片落地,实施重大项目攻关,营造产业生态体系”的计划,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保障供应链安全。
目前,上汽已经推进75款芯片完成国产化开发并进入整车量产应用;同时,投资地平线、晶晨半导体、芯钛科技、芯旺微电子等20余家芯片公司,不断加快汽车芯片产业链布局。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