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财经
  • 中宏网首页 >
  • 财经 >
  • 正文

多部门联手促降温 大宗商品涨价潮注定掀不起浪

2021-06-25 11:12:23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6月25日电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与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派出多个联合工作组,赴有关省市就大宗商品保供稳价问题进行调查。工作组将详细了解有关企业参与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交易情况,认真听取中下游企业对上游供货数量和价格变化情况的反应以及打击投机炒作、保障市场供应的建议,听取有关专家、市场机构对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意见。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迅猛上涨引发了人们关注,许多人担心多个品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将引起国内消费市场出现相对高的通货膨胀率!当前引起多个品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否是内生的呢?有学者分析认为,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是由货币、供求错位和部分结构性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暂时性、短期性的因素是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主因。

  也有业内人士持另一种看法,他们认为,新冠疫情冲击是导致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从需求方面看,欧美等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发达国家,他们为了维持本国经济发展增长水平,纷纷采取了扩张性政策,但是,受疫情限制,大宗商品的进出口贸易受到抑制。这导致了大宗商品供需之间出现较大缺口。结构性供需矛盾刺激国际金融市场对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的投机活动,进一步加剧各类大宗商品价格快速攀升。

  从学者和业内人士分析看,无论是从价格上涨内生基础分析,还是从市场供求关系分析,不难看出,本轮国际市场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仅受短期因素刺激,缺乏长期价格上涨的基础。不过,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经对我国中下游企业造成不小冲击。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迅速,涉及面广,抬高了众多生产企业的原材料成本,进而导致企业利润明显降低。相关报告显示,成本冲击已经在下游消费品制造业中显现出来,如果再叠加芯片短缺、国际物流不畅、国际运输状态紧张、国际运费价格上涨、各国纷纷出台政策保护本国制造业等因素,我国制造业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加。

  为有效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国内制造业企业带来的冲击,多个部门联手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监管措施给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降温。记者注意到,一个多月来,中央各大部委层面政策动作频频。5月23日,国家发改委、证监会等五个部门联合约谈了铁矿石、钢材、铜、铝等行业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企业;5月25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提出做好铁矿石、铜、玉米等大宗商品价格异动应对;6月2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公告称,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决定近期开始投放2021年第一批铝、锌、铜国家储备。此外,5月12日、19日和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三次关注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问题,并强调保供稳价,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

  随着政策面释放明确信号,市场投机炒作开始降温,相关品种价格应声回落。业内人士表示,政策层面的连续“组合拳”对于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打击市场投机炒作、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行为具有明显效果,同时也缓解了国内下游制造业企业的恐慌情绪。尽管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趋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这轮涨价潮注定掀不起多大的浪花。

编辑:韩鹏飞
审核:徐璐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