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加快阿拉善国际经贸大通道建设,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连接“一带”和“一路”的纽带作用,充分挖掘阿拉善盟纵贯南北、横联东西的区位潜力,发挥资源禀赋、市场规模等优势,紧紧围绕中蒙俄经济新走廊、亚欧大陆桥和内陆腹地高效联动、互补协同,深化陆海双向开放,强化措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让阿盟内陆和沿边从开放“末梢”转向开放“前沿”,推动形成阿拉善盟陆海内外联动、南北东西双向互济的“双循环”大开放新格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该通道的建设将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把内蒙古打造成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将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自身基础上,积极推动国内经济循环,同时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不断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为内蒙古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创造了新的机遇。内蒙古要紧紧抓住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登高望远、谋深抓实,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抓住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国家战略机遇,提升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水平。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定位是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通道,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衔接,提升通道对西北地区的辐射联动作用意义重大,同时“一带一路”也受到国内发展战略的支撑,无论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还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推进都会给“一带一路”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内蒙古横跨“三北”、外接俄蒙、内连八省区,是我国“北开南联、东进西出”的重要枢纽,具有陆海联运的优越条件,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组成部分、“欧亚大通道”的节点,发挥着向北开放重要窗口的作用。阿拉善区位优势突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土地、生态环保、成本等优势二个口岸(策克、乌力吉)近邻蒙古国南戈壁省资源富集带又在中国版图雄鸡背部中心位置,围绕打造国家建设向北开放“一个桥头堡”的机遇,优化口岸资源整合配置,贯通陆海空网联运主通道,建设重要枢纽节点城镇,货物集疏中心和资源转化园区,服务陕甘宁青新长江经济带,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阿拉善国际经贸大通道,以策克和乌力吉口岸为枢纽,北上连接蒙古乌兰巴托、俄罗斯乌兰乌德,联通俄远东铁路;南下连接成渝贵昆桂,联通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辐射粤港澳大湾区,跨进南亚、东南亚。向西链接欧亚大陆桥,搭上中欧班列。加快阿拉善国际经贸大通道建设,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连接“一带”和“一路”的纽带作用,充分挖掘阿拉善盟纵贯南北、横联东西的区位潜力,发挥资源禀赋、市场规模等优势,紧紧围绕中蒙俄经济新走廊、亚欧大陆桥和内陆腹地高效联动、互补协同,深化陆海双向开放,强化措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让阿盟内陆和沿边从开放“末梢”转向开放“前沿”,推动形成阿拉善盟陆海内外联动、南北东西双向互济的“双循环”大开放新格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该通道的建设将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举新措,推行互利共赢新平台。
(一)推动构建阿拉善国际经贸新通道“双循环”重要枢纽和合作平台。
全面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打造北向开放桥头堡,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联通“一带一路”的跨国合作重要支点;跨越式推进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京津冀地区等国家重点战略区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构建联动国家级战略的跨区合作重要枢纽;深化推进与黄河流域沿线地区、呼包银榆经济区等毗邻经济区域合作,构建联合毗邻地区的跨省合作重要载体。
(二)推动构建阿拉善国际经贸新通道重点领域产业合作。
重点推进现代外贸产业、跨境能源资源开发产业、商贸物流产业和跨境旅游等重点领域合作,探索和创新飞地经济、国际区域合作、区域一体化等区域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全方位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到2025年,多层次区域合作体系初步建立,便利快捷、横贯东西、纵横南北的交通经贸大通道基本形成,阿拉善依托中宝铁路、宝成铁路与陆海贸易新通道沿线地区建立经贸联系,实现中蒙俄贸易新通道与陆海贸易新通道的互联互通,打通国际陆海新通道向南开辟新的外运通道,扩大产品市场范围;与国家战略区域产业对接合作初见成效,与毗邻区域合作模式日趋成熟,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通道沿线区域的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份资源供应能力有限,部分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矿产资源丰富的俄、蒙与中国形成互补关系,合作空间巨大。阿拉善矿产资源丰富,北山成矿带三大板块之一的资源富集区就在阿拉善,可在矿业投资方面加强合作,同时也可以作为内蒙古、俄罗斯矿产进口的转接点。另一方面,阿拉善未来急需大力发展冶炼加工、电力消纳等相关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而新通道沿线区域的陕西、四川、重庆、贵州等资源需求省份有着成熟的冶炼产品生产技术,形成互补,有力地推动这种资源与市场的互补优势转化为共同发展优势,加快通道沿线区域的发展。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全方位跨区域合作格局全面形成;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向北开放的新“桥头堡”、向西开放的“西大门”。
三、积极构建价值链供应链物流链,做强做大市场主体
(一)构建西部陆海走廊北桥头堡深度合作区。统筹发挥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策克、乌力吉和甘其毛都口岸重点专业口岸功能和发展定位,立足打造千万吨级境外大宗矿产资源进口专用通道,科学布局落地加工,在敖伦布拉格打造商贸、物流、仓储一体的现代智能口岸和物流集散中心,推动蒙古国、俄罗斯煤炭、金属矿产和油气资源的进口,共建能源等大宗物品交易平台,实现国内配送的通畅与高效。在阿拉善、磴口和乌海等蒙西地区共建高新产业集群,打造煤炭焦化和氯碱化工为基础的精细化工和绿色生态高端产业链。构建智慧物流和商贸平台,推动合作区物流金融、跨境结算等供应链和产业链发展,联合打造西部“最大中欧班列编组站”“东欧航空国际物流港”,服务西部陆海走廊沿线地区,特别是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快速发展提供能源支撑和物流通道服务。
(二)构建通道沿线地区跨国跨区合作新机制,拓展“外循环”。与东亚各国及蒙俄领导人就推动新通道合作和发展,签订战略框架协议,为落实新通道发展奠定基础;借鉴长江经济带和“渝新欧”通道经验,建立通道沿线的沟通协调机制,制定和指导通道的协调发展规划,落实、实施和推进各项具体工作;创新区域合作形式,在深度合作区设立园区或项目托管计划,比如建立“阿拉善—重庆产业园”,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托管机制,扩展产业链;打造新通道海关联盟,建设跨境综合运输体系和跨境物流园区,重点打造策克及乌力吉口岸与中卫、重庆、北部湾港口岸联动,贯通西部经济腹地与蒙古国、俄罗斯、中东欧国家、南亚国家的物流通道,发挥阿拉善向北开放桥头堡的能源资源物流信息平台和跨国产业资金人才合作交流平台作用;加快推进中蒙阿拉善盟-阿曼河多能互补能源矿产生态基地项目建设,推动基地纳入中蒙能源合作项目清单,力争项目于“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通过建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打造阿拉善亿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可满足中国东中部地区电力的缺额,先行示范“碳达峰、碳中和”,引领“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主动融合和全面服务中蒙经济走廊建设,带动蒙甘两省区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延伸,带动中蒙万亿级矿产资源的开发,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三)加快新通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通畅“内循环”。加快公路、铁路和航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形成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区域联动效率。构建从乌力吉口岸出发、向南到达重庆,连接云贵川桂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高速公路大通道。积极争取万创集团及相关企业启动苏宏图-乌力吉-巴彦浩特-中卫铁路的前期工作。积极推动乌力吉-乌兰巴托铁路项目列入中蒙俄国际经贸走廊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国家铁路网中长期发展规划。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吸引参与建设。对跨境铁路建设,可申请亚投行建设项目或中国企业海外承建,蒙俄采用标轨以更好的提高经贸效率,切实畅通区域联动发展双循环。
(四)是将阿拉善亿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陆海新通道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根本上解决口岸同质化竞争“酒肉穿肠过”无产业集聚落地加工的被动局面,以阿拉善亿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为抓手,统筹整合策克口岸、乌力吉口岸,甘其毛都口岸,巴彦淖尔市的磴口工业园区、鄂尔多斯市的蒙西工业园区、乌海市的海勃湾工业园区、阿拉善盟高新区、示范区,在阿拉善盟敖伦布拉格镇地区,构筑实现连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会融通的开发、开放内蒙古国际产能合作、电力消纳空间,以高质量的内需市场联动形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中与其他区域共同推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推动阿拉善盟成为衔接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重要枢纽和合作平台。(作者系阿拉善盟发改委:陆卉芬 张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