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兴安盟
  • 中宏网首页 >
  • 地市营商资讯 >
  • 兴安盟 >
  • 正文

国网兴安供电公司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2022-07-01 11:06:19 来源:兴安盟新闻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国网兴安供电公司在国网蒙东电力和兴安盟委盟政府的领导下,从客户视角重点钻取影响小微企业、符合当前城市定位等客户“获得电力”感知的根本痛点、难点和堵点,全力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智能互动、高效精准的供电服务新理念转变,强化供电服务产品理念,改善供电服务产品品质,提升客户办电的便利性、满意度和获得感,紧紧围绕办电“三省”“三零”工作目标,以“五制化”管理为手段,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提升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用电需求为服务目标,助力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水平再上新台阶。

  审批助企精准高效 服务为民尽职尽责

  从申请用电到通电,总共要几天?乌兰浩特市一家小微企业的负责人王宝凤得到的答案是“两天”。

  王宝凤的啤师傅自酿啤酒坊主要生产自酿啤酒,2022年3月19日上午,王宝凤从网上提出新装申请。第二天下午,兴安供电公司就为客户完成了送电。在兴安盟,不少小微企业享受到了“当天申请、隔天送电”的接电服务,办电速度是“获得电力”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

  国网兴安供电公司一直以来以客户导向改善群众用电体验。全面取消低压用电报装竣工检验环节,将低压办电环节由原来的3个精简到2个;压减办电时限,高压单电源各环节时限压减至8个工作日内,低压非居民各环节时限压减至3个工作日内;减少办电成本,2021年起,新增居民客户和城市地区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纳入“三零”服务范围,投资1000余万服务居民和小微客户;2022年新增居民客户和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全部纳入“三零”服务范围。

  强化政企协同联动 全面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为靠前服务加快办电服务效率,国网兴安供电公司协同地方政府出台《进一步优化电力接入营商环境的通知》,优化占掘路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间,进一步提升企业用电接入效率,同时实现“网上国网”与“蒙速办”政务平台链接融通,全面提高办电业务的便利度,“网上国网”APP的全域推广,95598网站等智能互动服务渠道,打通客户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客户享受方便快捷的办电及用电服务;“办电e助手”等服务产品的全面推广应用,支持客户经理、电力客户、设计施工等人员在线实时交流,增进与客户智慧友好互动,提供全环节技术咨询服务,重要信息变更与关键时间节点实现记录留痕。目前客户经理认证率已达到100%,线上办电率100%。同时大力推广带电作业,推进配网施工检修向不停电或少停电作业模式转变,全面推动“资产划转”,破解服务瓶颈,主动履行社会责任,2018年至今全盟共计接收238个居民小区,涉及居民近11万户。

  深化管理手段应用 引领服务模式创新

  《国网兴安供电公司优化营商环境业扩管理方案》的下发,实现首问负责制、双经理负责制、建设契约制、限时办结制、跟踪回访制“五制化”管理,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电力服务。“首问负责制”,即“有需求,我上门”的客户经理预约上门服务,实现客户“一次都不跑”,客户经理负责从预约到送电的全程服务,现场对接客户需求、收集办电资料,确定配套电网工程建设方案、物资需求清单和不停电作业方案,客户经理实现一次上门、全业务办理。“双经理负责制”,即“项目经理+客户经理”,实现“受理业务、施工准备、工程实施、计划排定”内转外不转,提供从技术咨询到装表接电“一条龙”服务。“建设契约制”,即电网配套工程契约时间,签订送点时间协议,确保在客户所需范围内提前供给电力。“限时办结制”,即各个环节流程均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结,限时管控总体进度。“跟踪回访制”,即全链条跟踪进度,分阶段回访,对工程前期、中期及后期进行回访跟踪,及时倾听客户意见建议,了解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用电感知。(孟鑫)

编辑:魏源
审核:蔡旭东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