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我来讲”群众性比赛活动
乌兰浩特市总工会把温暖送到“八大群体”职工心坎上
乌兰浩特市合作交流中心的领导干部带头驻守隔离酒店
乌兰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白音花林场铲除外来入侵有毒植物
乌兰浩特市委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学习轻骑兵”开展理论宣讲
用城市“边角料”建成10余处“口袋公园”,让居民实现推窗见绿,开门见景;对政务服务大厅进行改造升级,设置“一窗综合受理”“蒙速办·一次办”“蒙速办·帮您办”等窗口,已办理“一次办”事项16779项;筹建“爱心妈妈”超市,整合社会慈善资源,累计接收30余家企事业单位个人及社会各界捐赠价值2万余元的生活用品、700余件个人衣物和1000余册图书,解决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的基本生活问题;计划在全市增设停车位5000余个,解决群众停车难、停车乱问题……一项项举措、一串串数字,见证着乌兰浩特市温暖百姓的“民生温度”。
学党史、悟思想,最终目的是办实事、开新局。乌兰浩特市持续深化“五个一”活动,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全市各党支部、各单位对标对表不走样,立足本职岗位为民服务,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拧紧压实责任,
上下贯通带动作用更“强”
乌兰浩特市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强化责任担当,精心组织实施,主要领导带头推动,并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活动。市级领导多次赴包联基层联系点调研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带头研究解决困难问题,发挥“关键少数”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压茬跟进,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乌兰浩特市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要求逐条逐项转化为量化指标,制定下发了实践活动情况统计表、“三问”活动问题清单、重点民生项目台账。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领导班子办实事计划、支部办实事计划、单位为包联社区办实事计划、为包联嘎查村办实事计划“四个计划”,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认领“四个清单”,盯住“四个时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动任务落实、责任落实、进度落实。
安居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针对群众回迁难、入住难、办证难、开工难的问题,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将“推动房地产健康有序发展”作为自己牵头的民生实事,成立7个专项工作组、14个项目推进组,下大力度集中攻坚解决回迁难、入住难、办证难、开工难等房地产领域问题,切实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此项工作开展以来,主要领导多次到指挥部了解进度、部署工作,通过召开会议、实地调研、约谈企业、现场接访等方式统筹调度责任部门和抽调干部有序对接、推进工作。目前,14个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次次专题会议、一个个文件制定,乌兰浩特市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上用心用情用力,确保实践活动着眼落细落实落小、有形有感有效。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立足实际,推出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例如项目清单、动态管理、督查落实推动、我帮你志愿服务等。各部门各单位也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下一步我们要及时将这些总结固化为制度机制,不断巩固实践活动的成效。”乌兰浩特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明阳介绍。
敞开大门纳谏,
聚焦“急难愁盼”问题更“准”
乌兰浩特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五个着力”,开展“五个一”活动,发挥“四个作用”,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号召全市党员干部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三问”活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能够当即解决的及时解决,不拖不等,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不仅如此,乌兰浩特市还敞开大门听意见,拓宽征求意见渠道,面向全市“开门纳谏”,不仅充分利用调查问卷、门户网站、新媒体公众号、信访等线上线下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全市各级各部门也围绕本职工作实地收集群众意见。
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党组织通过开展“三问”活动,累计收集群众意见653条,形成民生项目361项,目前已办结158项。广泛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窗口服务部门“三亮三比”、党员挂牌亮户等活动,4931名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认领3186个服务项目、开展服务1094次,充分展现了党员的奉献担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我帮你”志愿服务活动11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7.8万余人次,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下一步,乌兰浩特市各部门各单位将对照“五个着力”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对各自的项目清单进行再梳理、再甄别、再完善。一方面对确定符合市委要求、顺应民意的好项目,抓紧办、盯住办;另一方面持续深化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把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以及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长期需要关注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等列入项目清单,使项目清单更加精准的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实现项目清单动态调整。乌市融媒体中心以新闻监督的视角开设了“我为群众办实事”专栏,推动真办实事、办好实事。各部门将办实事项目清单和进展成效挂到网上进行“晾晒”,接受群众评价和社会监督。
以民意为导向,
精准施策让实事更“实”
办实事最重要的是要把事办“实”。
乌兰浩特市各部门单位结合各自行业特点和优势,创新工作方式,精准施策,多元聚焦“办实事”,一方面对收集上来的问题进行逐一解决,逐项销号;另一方面对制定的重点民生实事按时跟进。
“办事处的办事效率太高了。前段时间我家小区的污水管网出了问题,污水排不出去,小区里臭气熏天,尤其是我们一楼的住户,下水道还往上返水。多亏了办事处及时来人给我们解决了问题。”乌兰浩特市都林花园小区7号楼10号门市店主秦志玲满怀感激地说。
此前,乌兰浩特市都林街办事处接到居民反映说小区内污水排放管道堵塞。得到消息后,街道办事处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查看,并第一时间协调市政、自来水公司等相关单位及时解决了问题,避免了都林花园小区、鼎龙小区、热电小区共477户居民的财产损失。
义勒力特镇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目标,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年春耕前,我们了解到机场东侧一队的水田水渠不能正常供水,每年种水稻的时候村民用车拉水浇地,严重影响农民的春耕进度,我们就协调各相关部门,新建了灌溉渠,在春耕前彻底解决了20余户农户、共计300多亩水田供水问题。”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德全介绍。
在乌兰浩特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能看到各机关单位的为民情怀,也能看到企业的社会担当。以乌兰浩特卷烟厂为例,今年烟厂党委为义勒力特镇捐助资金135万元,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生态观光农业、健康扶贫等;为乌兰浩特市教育系统捐助135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优秀教师奖励;捐助15万元开展社会救助。
想办法、出实招、办实事,乌兰浩特市把办实事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依托乌兰浩特市社会治理指挥服务中心,整合资源、充实力量、调动主体,着力构建多元联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通过网格化管理、搭建共治平台、“一站式”服务让倾听民声更及时、基层服务更精准、社会治理更高效,切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取得积极成效。
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乌兰浩特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岗位建功”和志愿服务设立了“我帮你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点,开展“为民分忧解难题、立足岗位做贡献”等服务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乌兰浩特市组织动员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文明实践志愿者行列,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形成了品牌,群众有“急难愁盼”问题需要解决的,能够第一时间想到党员、找到党员,党员第一时间把服务真正送到需要帮助的群众心上。
强化督促指导,
为民办实事质量更“高”
为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乌兰浩特市组建7个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严格按照“三督三看一指导”要求,对全市78个部门单位精准精细指导,沉到基层一线看细节、看亮点、看成效,组织开展典型示范交流观摩活动,对发现的问题严格督促整改,有力推动了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
派出的7个巡回指导组认真履行了指导和督促的工作职责,采取巡回指导、随机抽查、调研访谈、巡听旁听等方式,加强分类指导,每月至少到联系部门调研指导1次,全面了解掌握学习教育进展情况,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明确具体任务和做法,确保学习教育扎实有效推进。
除此之外,还组建了3个党史学习教育专项督查组,对全市各部门随机开展督查指导,挖掘工作亮点、及时校正偏差,切实做到真督实导。
这其中,乌兰浩特市党史学习教育第七巡回指导组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施方案,先后组织召开小组专题研讨,认真研究方案,建立督导“纪实清单”,列明了11类21项工作纪实内容,全面了解掌握被巡回指导单位“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进度情况。截至目前,对11家单位开展了4轮督导,并对4个社区和2家非公企业进行了延伸督导,11家单位共确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69项,通过公众号等形式进行了晾晒,已完成59项,完成率85.5%。“四个清单”为民办实事清单计划549件,已完成502件,完成率91.4%。
督导指导是促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一环,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乌兰浩特市委巡回指导组即将开展新一轮的专项巡回指导。
乌兰浩特市党史学习教育第七巡回指导组组长赵亮介绍,“我们巡回指导组会带着问题去,盯着问题督办,既要审阅各部门各单位办实事的具体方案,项目清单,也要深入调研办实事的实际进展,工作成效,了解群众的真实感受、持续反响,确保严到份上,督到点上。同时,紧紧依靠对所指导部门单位的党组织开展工作,及时就指导工作中了解的情况,发现的问题交换意见,帮助出主意、想办法、找对策,督促抓好落实,做到尽责不越位,指导不包办。”(谭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