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巴彦淖尔市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以下简称《政策清单》)新闻发布会在临河召开。
会上,市发改委副主任袁培才从主要内容、出台背景、制定情况和下一步落实措施四个方面解读了《政策清单》。《政策清单》主要包括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推动工业调整优化升级、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强化要素支撑、优化发展环境5部分138条。其中,第一部分推进农牧业优质高效转型政策19条,主要包括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种业振兴、奶业振兴、推进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林草产业发展。第二部分推动工业调整优化升级政策49条,主要包括培育壮大工业产业链、支持发展现代能源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工业园区提质增效、加快工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第三部分促进服务业提质提效政策28条,主要包括加快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服务业、加快恢复接触性服务业、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第四部分强化要素支撑政策27条,主要包括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加强能耗指标统筹、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强人才政策支持。第五部分优化发展环境政策15条,主要包括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市场环境、激发地方活力。
市农牧局副局长王星、市金融办副主任杨慧、市工信局副局长杨欣、市商务局副局长孙振刚分别就种业振兴、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工业经济、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题一:种子是农牧业生产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2023年我市在种业振兴方面有哪些政策安排?
王星:2023年,农牧业部门拟积极向上级争取1000万元左右项目资金,支持我市种业振兴。主要是实施三大工程。
一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对小麦品种“永良4号”和“巴麦13号”建立“三圃田”进行提纯复壮,对我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地方品种灯笼红香瓜、华莱士、黄柿子等进行提纯复壮,保持作物的品质品性。同时,推进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建设,开展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存工作,保护西北地区种质资源数量和多样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畜禽方面开展二狼山白绒山羊、河套大耳猪、乌拉特戈壁红驼等地方特色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构建地方特色品种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增强我市种质资源保护能力。
二是优势特色品种培育。围绕小麦、玉米、向日葵、肉羊、果蔬等优势和特色物种,以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依托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各类新品种培育工作。全市计划培育各类新品种15个,其中,培育肉用绵羊新品种(系)“华蒙肉羊”1个,现已完成中试试验和各项品质指标测定,正在申请国家新品种审定。
三是良种化水平提升。支持建设农作物、种苗、畜禽繁育基地,提升良种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扩大小麦原良种、玉米杂交种等种子繁育基地面积,在适宜种植区域,以国审品种“巴麦13号”为重点,良种繁育基地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以临河区、杭锦后旗、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五原县为中心,支持瓜果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计划建成24个标准化集约化瓜菜育苗中心。支持完善国家级巴美肉羊核心育种场1家,巴美肉羊、胡羊核心群母羊分别存栏5000只以上,年种羊生产能力达到2000只以上。同时,继续建设6个“看禾选种”平台,打造成为农民选用良种的看台、种子企业品种比拼的擂台、部门推介新品种的平台。
问题二:我市将通过哪些举措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杨慧:2023年,市金融办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市委五届四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聚焦五大任务,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
一是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目前,市金融办正在制定《关于做好金融服务五大任务实施方案》和《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引导金融资源精准高效服务五大任务。下一步,市金融办将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发挥好信贷、保险、担保等多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巴彦淖尔金融服务云平台”,引导企业入驻平台开展融资,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捷度。
二是不断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继续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用足再贷款、再贴现等低成本资金,认真落实各项减费让利、惠企利民政策措施,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发挥增信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三牧”主体的融资支持力度,持续降低担保费率,放大担保倍数。
三是扎实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继续推进企业上市推进会和合规证明“一站式”服务等工作机制,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拟上市企业,强化分类指导,力争实现年内2家企业报辅。同时,落实好上市奖补政策,对企业上市在自治区奖补的基础上,再奖补400万元至600万元。对在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内注册的企业实现首发上市的,在自治区和市级奖补的基础上,再奖补400万元至600万元。
问题三: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决策部署,我市在这些方面有什么支持政策?
杨欣:我市主要从产业升级改造、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等方面给予工业企业和项目建设奖补支持,推动工业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产业升级改造方面,一是支持五个产业集群和八条产业链发展。五个产业集群即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八条产业链即新能源汽车制造、光伏装备制造、风电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稀土、铝后加工和铜后加工、生物制药、石墨新材料。具体奖补办法为投资5亿元以上且能够在2023年投产的项目贷款,按贷款实际利息的30%给予一年贴息补助;对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类项目按照上年度技改项目投资额的20%进行奖补。二是支持智能制造。重点支持冶金、危化、民爆、建材、农畜产品、装备制造、电子七大行业的“机器人换人”项目;生产车间通过网络实现设备之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数字化车间项目;有不少于2个数字化车间组成的智能工厂项目。具体奖补办法为项目实际投资额的20%。三是支持工业绿色化。对新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的企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为自治区级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节水标杆的企业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每节约1吨标准煤给予200元补助;节水技术改造项目,每节约1吨水给予10元补助;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利用项目,每利用1吨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给予10元补助。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将专精特新企业分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三个梯度。具体奖补办法为评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励100万元、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奖励50万元、创新型中小企业奖励20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方面,对新竣工投产达到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对于自然成长达到规模以上的企业,且在规模以上名录库中保持12个月以上,给予10万元奖励,单户企业只可享受一次奖励。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工业总产值首次达到30亿元、50亿元、80亿元以上的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30万元奖励,单户企业就高只可享受一次奖励。
下一步,我市工信部门将继续把政策解读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准的服务,确保全市工业企业稳定运行。
问题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2023年,我市在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方面有哪些有力举措?
孙振刚:市商务局将紧紧围绕《政策清单》,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制定针对性更强、含金量更高的政策,促进消费工作提质提效方面制定了8条奖励政策,列入《巴彦淖尔市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制定《巴彦淖尔市2023年消费促进工作方案》,聚焦商场超市、餐饮住宿、汽车、家电、家居建材等商贸流通领域,谋划全年消费促进活动等各方面的工作;争取到532万元自治区内贸服务业专项资金,用于发放消费券和开展各类消费促进活动,全力带动我市消费促进工作。
二是开展不少于400场消费促进活动,着力打造“畅享美好生活、嗨购巴彦淖尔”市级品牌消费促进活动,助推我市消费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利用首店首发、一刻钟便民商圈、步行街、老字号等项目支持,不断扩大消费场景,建立更好的消费载体,持续增强高品质消费、体验式消费、场景式消费等新消费需求;积极争取1个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强优势产业、特色产品电商化改造和电子商务共享云仓试点建设,支持本地羊肉、乳业、籽仁等优势产业提升设计研发、创意创新、渠道建设等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提升“天赋河套”的影响力,扩大网络销售;支持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共享云仓试点建设,降低综合运营成本,提高时效和服务质量;充分释放夜间经济、周末周边消费潜力,深入开展夜购、夜市、夜读等夜间消费活动,拓展消费的时间空间,不断推出富有创意的活动。
三是助力商贸企业恢复发展。通过对商贸流通企业发放1000万元规模消费券,助力企业促销,惠及市民消费;对商贸流通企业上限纳统、营业额增加等进行奖励,推动商贸企业尽快复工复产,稳定和巩固消费市场。(记者 刘蓓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