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呼伦贝尔市医保局深入推进各项重大民生领域改革事项落地生根。
完善门诊特殊用药及门诊慢性病“双通道”管理机制,今年将205种药品纳入呼伦贝尔市“双通道”药品范围。建立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2022年10月1日起,标志着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门诊共济制度在呼伦贝尔市正式启航。截至12月底,呼伦贝尔市共结算35392人次,统筹基金支出802.17万元。
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将DIP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作为重要任务,高质量推进。全市41家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实现DIP实际付费。2021年度清算,职工平均支付率109.76%,居民111.86%,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全市药品耗材及检查检验费用占比由29.46%压缩至27.45%,次均费用降低1.3%,控费效果显现。住院天数由8.45天下降至7.84天,住院时间缩短7.2%。人均住院自付费用由实施前的2924.35元下降至2772.83元,下降幅度为5.2%,有效减轻患者负担。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取消转诊诊断书等材料、异地就医定点限制、异地两定机构审批流程等异地就医“三取消”。顺利推行“同城通办”、优化“一网通办”、落实跨省通办等“三通办”服务。完成经办结算下放属地管理,异地就医结算下放属地管理等经办权限“两下放”。
落实医保技术保障,强化医保网络信息技术支撑,落实移动支付应用技术保障,助力信息平台从“建”到“用”的转变。定制智能医保移动服务终端,开发“呼伦贝尔医保通”APP,通过信息“多跑路”,实现群众“少跑腿”。
基层服务延伸乡村,先行先试示范引领。截至目前,全市402个乡镇(村)建成医保基层服务站,可办理7大类13个高频业务事项,初步建起覆盖市本级、旗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的基层医疗保障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