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活动
入户走访了解群众需求
“爷爷您辛苦了!”“爸爸我爱你!”这一声声的表达,是参加“大手牵小手我们和孩子一起飞翔”主题活动,孩子们最想对亲人说的话。社区居民有困难,社工主动提供帮扶;家庭关系出了问题,社工进行沟通调解;老人独自在家,社工时刻记挂……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民政局充分发挥“联”的功能和动力,探索建立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服务机制,统筹走好社工站建设一体化、社工人才队伍专业化、民生服务项目集约化、社会工作服务精细化“一盘棋”,为基层社会治理探寻新路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创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呼伦贝尔市民政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开展“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试点和社工站建设,推动基层治理和服务高质量发展,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去年,呼伦贝尔市出台了《呼伦贝尔市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实施办法(试行)》,制定了《呼伦贝尔市“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为推进旗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城乡社区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今年3月下旬,组织召开了全市“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试点项目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了民政部门、乡镇(街道办)政府和承接机构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理清了工作思路和工作标准。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个市级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7个旗市区级社会工作服务总站、24个乡镇街道级社会工作服务站、10个社区(村)级社会工作服务室,每个社工站配备了3名以上专业社会工作者。此外,还全面落实了社区干部三岗十八级工资待遇,对通过考试并取得初、中、高级社会工作师的社区干部给予每月100元、200元、300元的岗位补贴。
近3年,投入近50万元开展了2期社工职业水平考前培训、2期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参加国家社工职业水平考试人数持续攀升。今年,1655人报名参加了考试。可见,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正在逐步显现,社工正成为令人尊崇、社会认同的高尚职业。
为切实提升社会工作服务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有效增强基层治理和服务能力,坚持“督查+示范”并举、“上下+条块”齐动、“合作+共享”的社会服务新模式,共建“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长久之效;积极向上级汇报,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两年共计配套“五社联动”项目资金200万元。
今年,将打造海拉尔区胜利街道社工站试点,让各地行有政策、学有标准、做有方向,将一批公益慈善项目沉淀到各旗市区和项目承接机构。其中,“爱眼之光洒草原”白内障免费手术公益慈善项目,基本实现60周岁以上老年人普惠制;“胃”了你“肠”相守——胃肠早癌筛查及诊疗免费手术,覆盖所有低收入贫困家庭;“牵手呼伦情系贝尔”助困基金、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也融入了“五社联动”试点项目,有效解决了机构链接慈善资源不足的问题。
积极培育志愿服务样板
市民政局将乡镇(街道)社工站定位为基层政府直接服务群众的平台,立足乡镇(街道)、辐射村(社区),直面群众,增强了基层社区的治理和服务能力,突出解决了百姓的急、难、愁、盼等问题118个,矛盾调解处理46件,心理干预680人,组织各类活动265场,志愿者参与2182人次,链接慈善资源300多万元,直接惠及百姓11827人。统计数据显示,全市50%以上的持证社工已开始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解决社会、社区问题,居民满意指数提高至90%以上。
今年,为进一步推进“五社联动”试点工作,提高社工站建设水平,印发了《呼伦贝尔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操作指南》《呼伦贝尔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管理办法(试行)》等指导性文件,按照“先建设、后优化、再固化”的工作思路加速推进,在全市开展社工服务项目化设计和品牌化推广活动。其中,海区胜利街道社工站“晚霞别样红”为老服务项目、根河市森工街道社工站“五彩森林心灵小屋”关爱困境儿童心理成长服务项目、扎兰屯市繁荣街道社工站“小夜灯”志愿服务计划项目等公益项目,社会关注、易于传播、百姓认同。
如今,全市社会工作有效拓宽了推广途径,已逐步从服务活动到服务项目,从服务项目到项目品牌,再到机构品牌的健康发展。接下来,呼伦贝尔市将以“五社联动”试点为抓手,推进社工站建设,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扩面、三年覆盖”的步骤要求,力争实现“五社联动”试点覆盖所有旗市区,每个苏木乡镇(街道)均设立社工站,每个城乡社区均有社会工作人才提供专业服务,努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深耕的优秀社会工作服务品牌项目。(李欣 陈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