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
回首“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呼伦贝尔市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相继召开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视频调度会等专题会议,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等制度文件,对营商环境优化、重点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发展等重点工作进行密集部署、一线调度、现场办公、督导督办,闭环管理,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各地各部门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事项,提升服务水平,加快项目建设。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呼伦贝尔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全市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稳中向好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
高标谋划 高位推动 稳固优化营商环境根基
2021年3月20日,呼伦贝尔市召开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会,以现场办公的创新模式,听取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工作汇报,集中办理审批事项,针对项目审批手续多、办事难、耗时长等问题,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打通堵点痛点,现场解决问题,倒逼市直相关部门、各旗市区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合力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力促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引领和确保全市重点工作稳中有进、有效落实。
为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组合拳”,呼伦贝尔市坚持把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作为衡量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标尺,全力推动“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围绕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系统重塑办事流程、业务流程、服务流程,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下放的彻底下放,该管理的管住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聚焦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全面推行“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帮您办”和“点对点”“一对一”服务。通过充分发挥政务诚信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府承诺企业的事项要说到做到、坚决兑现,说办就办、办就办好,切实做到诚信招商、诚信待商、诚信留商,建立政商常态化沟通机制,全力打造尊商、亲商、重商、扶商、安商的社会氛围。
营商环境是夯实发展的“软实力”,需要更加稳固的“硬措施”来托底。2021年5月,呼伦贝尔市制定出台了《呼伦贝尔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通过制定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加强收费项目管理、优化政务服务流程、试行容缺承诺制度等措施,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通过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招标投标、提升市场开放便利度、清理准入限制和隐形壁垒、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和合法性审核等措施,营造竞争开放的市场环境。通过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落实各项产权保护措施、建立多元化的纠纷处理机制等措施,筑造公平完善的法治环境。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步入第四季度收官之际,呼伦贝尔市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召开,精准把握发展形势,督促各方全面补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短板弱项,切实增强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力争为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强力支撑和有力保障。
精准施策 助市场主体“活水养鱼”为企业添力
对企业来说,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可缺少。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管局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重点,持续优化企业开办服务,着力净化市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截至2021年12月,全市共存续各类市场主体219211户,同比增长3.49%;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6403户,同比增长10.95%。
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窗口办”“网上办”“掌上办”、政银合作“免费代办”、自助终端“自主办”等多种办理方式,窗口登记实行“一件事、一窗办”工作模式,企业开办环节由11个减为2个,9649家企业“零见面”办理了新设、变更登记,同比提高84.53%;全年办理登记业务11341件,1518户市场主体采取简易注销方式快速退出市场。
与此同时,推进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成员单位共204个,执法人员4310名,录入检查事项清单15320条,全年193个成员单位开展内部抽查1069批次,164个成员单位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703批次。
呼伦贝尔市税务局在办税服务厅设置实体化税费问题收集处理分发中心,进一步打造税费问题“急诊+分诊+会诊”的处理模式,将各级各类问题进行首次“筛选”“甄别”和“分流”,实现了疑难问题“现场办”、特殊问题“区别办”,形成了前台业务与后台业务衔接顺畅,系统内部与系统外部协调有序、上级机关与基层单位协同发力、征管部门与服务部门紧密合作的良好局面。
在系列举措的共同作用下,过去一年,创办、经营企业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市场主体活跃度进一步提高。通过充分发挥政策红利作用,为企业减负松绑开出纾困良方,更好地稳定了市场预期,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加紧密结合。良好的营商环境犹如一汪畅通经济的“活水”,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知心暖心放心 爱民便民利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1年,呼伦贝尔市政务服务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自1月27日起试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实现受审分离。目前市本级386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窗综合受理”,受理率达94%,居于全区前列。
在呼伦贝尔市政务服务大厅,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工作人员组建起了一支“呼必应”帮办代办服务团队,根据服务对象需求,从办事人进厅开始提供全程跟办服务,随时解决办事难题。便民服务“绿色通道”为军人、老人、残疾人、孕妇等特殊群体提供优先接待、免叫号、免排队、优先办理和免费帮办代办等服务。企业群众可以利用周六日休息时间到呼伦贝尔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5大类31项高频事项,此服务一经推出受到办事群众的广泛好评,成为为民办实事的一大特色品牌。
2021年,“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正式启动运行,全天24小时受理电话及网络诉求。截至目前,共受理咨询、求助、投诉、建议、表扬等各类诉求84216件,整合归并非紧急类政务热线22条,好评率、即时办结率居全区前列。
依托司法窗口平台优势,呼伦贝尔市政务服务局全面推行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1+N”服务,变“企业群众多方难办”为“法律专家顾问帮办”。通过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与“互联网+”创新融合的服务方式,实现法律服务效率和质量双提升。活动开展以来,共成功调解纠纷3005件,为6112名当事人提供服务,挽回损失10688.17万元;受理法院分流宜调案件206件,为当事人节省诉讼费198.04万元,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32件。司法窗口先后受到司法部“法援惠民生、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通报表扬,被评选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授予“六个好”社会组织党组织,被自治区司法厅授予“维护和谐稳定、喜迎建党百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表现突出集体。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企业减负担、添活力,为群众解难题、增便利,仍是新的一年呼伦贝尔市勠力同心的奋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