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把服务送进百姓心坎里,做到工作到位,服务到家。记者 孙璇 摄
为肢体残障或行动不便的办事群众设置无障碍停车位。
“红马甲”为前来办事的企业群众提供咨询、导办、帮办代办等服务。
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呼伦贝尔市政务服务中心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潮中,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践、志愿服务、文明宣传等活动,创新便民举措,充分发挥窗口单位在创建活动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为民服务主阵地。
市政务服务中心紧抓创城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线下采取LED显示屏、易拉宝、广告机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宣传。同时设计制作各类景观小品,与我市草原文化相承接、与市民欣赏习惯相契合。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持续深入,前来市政务服务大厅办事的市民总能与这些正能量的宣传不期而遇,它们激励着全市上下关心、支持、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
开展志愿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在政务大厅各分区设立学雷锋服务岗,提供咨询引导,预审办件材料等服务,并引导办事群众自觉排队,遵守大厅秩序,争做文明市民;开展“我是党员帮您普法”等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和团员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开展法制宣传;积极开展小区包联共建活动,安排中心职工到包联小区打扫卫生并执勤;开展助力创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安排中心职工分赴各交通路口开展交通劝导志愿服务,为我市文明交通贡献力量。
暖心服务,特殊群体更有幸福感。“这里竟然还有我们残障人士专用的停车位,政府的服务真是越来越周到了!”一位到大厅办事的残疾人朋友高兴地说道。在中心大楼前停车场,专门为肢体残障或行动不便的办事群众设置了无障碍停车位,并有明显无障碍标识,其他车辆不得占用无障碍车位,切实做到服务到家。
进入政务服务大厅,在显眼处设有志愿者服务站,红十字应急救护点配套设施完善,应急医药箱、拐杖、医疗设备及轮椅等基础设施应有尽有,群众可根据需要联系工作人员;大厅还设有母婴室、无障碍电梯及无障碍卫生间,最大程度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特殊群体提供方便。
同时建立便民服务“绿色通道”,为军人、医生以及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优先接待、免叫号、免排队、优先办理、全程跟办等服务,保障群众需求有回应、有结果。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办事需求,由工作人员专门协助老年人做好身份登记、纸质证明通行等工作,让服务更贴心。
“五办”便民,优化服务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政务服务中心坚持目标导向,紧盯企业群众办事需求,推出“周末不打烊延时办”“公共法律帮您办”“公用服务一站办”“高频事项跨省办”“不动产登记上门办”“五办”优化服务的惠民举措。切实把服务送进百姓心坎里,做到工作到位,服务到家。
党建引领,群众需求有呼必应。在市政务服务大厅,一些朝气蓬勃、真诚热情的“红马甲”,为前来办事的企业群众提供咨询、导办、帮办代办等服务,她们忙碌的身影成为办事大厅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就是市政务服务中心倾心打造的“呼必应”服务管家团队。自“呼必应”团队运行以来,共为企业群众提供咨询导办7747次,提供免费打字复印服务1817例,帮助推广下载“蒙速办app”3000余例,解决突发情况30余例,实现未诉先办8例,同时市本级和经开区重点项目目前全部配有专人全程跟办,真正做到在实践中检验初心、锤炼党性,在服务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拉近与群众距离。
一举一动显城市文明,一言一行塑城市形象。政务服务领域是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主阵地,呼伦贝尔市政务服务中心深化精神文明实践活动,为企业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打造文明、和谐、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大厅,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见习记者 唐婷婷)
原标题:市政务服务中心以文明创建引领服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