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重要的生产力、竞争力,改善营商环境是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面履行政府营造环境的主体责任,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着力畅通群众监督渠道,继续整治痛点、难点、堵点,努力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5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放管服”和重点领域改革,完成各类任务260项,现代商事制度总体框架基本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推进,“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运行逐步规范,“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通过加强诚信政府建设,依法保护市场主体权益,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全市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进和优化。
加强“放管服”改革统筹协调,释放市场活力。我市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工作落实。2019年,成立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协调小组,对全市“放管服”改革进行协调调度,深化各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动态调整市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保留市政府部门权力事项6319项。在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实施“三单一文”审批模式,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审批时间,让项目单位少跑腿,取得了显著效果。大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现开办企业“1日办结”,并不断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目前实现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审批时限压减至65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目前一般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抵押登记压缩至3个工作日。
深入推进“蒙速办·一网办”“蒙速办·掌上办”“蒙速办·一次办”和蒙速办·帮您办”改革,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截至目前,事项网办率达96.7%,全程网办率达53.8%,“蒙速办”移动应用接入数量99个。自2019年起,市政务服务局全力推进“一窗制”改革,在市本级大厅设置综合受理区、企业开办专区、跨省通办专区、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区、党群政务示范区、互联网E站、政务公开查询区和24小时自助服务区。目前,市本级386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窗综合受理,比例达94%。自2020年下半年起,组织14个旗市区、31个市直部门开展政务服务事项精细化梳理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复用、梳理依申请类行政权力8668项,公共服务事项5319项。利用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和多地联办3种方式,实现异地事项本地办理,目前全市可办理130项跨省通办事项。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工程建设领域(不含公路工程)交易项目“不见面开标”。截至今年7月,全市共有271个工程建设项目完成“不见面开标”,电子保函担保金额达2.67亿元。6月23日,政府采购云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实现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管理目标。
优化服务举措,打造群众满意市政务服务大厅。目前进驻市本级政务服务大厅常驻部门25个,综合受理窗口13个,市本级409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入驻,进驻大厅考核人员195人。供水、供电、燃气、热力和通信等市政公用服务进驻大厅,强化了市本级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让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并持续拓展市本级政务服务大厅“好差评”覆盖面,倒逼改善窗口作风,增强提升服务水平。2021年2月,我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正式开通,截至目前,共受理咨询、求助、投诉、举报、建议等各类诉求39295件,好评率达93.28%。市政务服务局还相继在市本级大厅设立“服务不满意”窗口,推出“周末不打烊”延时服务,打造“服务管家”团队,开展“公共法律帮您办”,推行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1+N”服务,在市本级政务服务大厅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和“绿色通道”,优化特殊群体办事服务。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市将坚决扛起使命担当,争取更多发展红利,不断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继续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在新征程上努力建设更加美丽富饶和谐安宁呼伦贝尔。
5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放管服”和重点领域改革
完成各类任务260项
实现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审批时限压减至65个工作日以内
不动产登记一般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抵押登记压缩至3个工作日
市本级386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窗综合受理
全市可办理130项跨省通办事项
进驻市本级政务服务大厅常驻部门25个,综合受理窗口13个
市本级409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入驻
2021年2月,我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正式开通
截至目前,共受理各类诉求39295件,好评率达93.28%
喜迎呼伦贝尔市第五次党代会(记者 刘乃心)
原标题:持续发力促优化久久为功笃前行——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全力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