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鄂尔多斯市
  • 中宏网首页 >
  • 地市营商资讯 >
  • 鄂尔多斯市 >
  • 正文

鄂尔多斯供电公司:奔向田园旅游“新赛道”

2022-07-13 09:50:29 中宏网内蒙古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内蒙古7月13日电 灶火壕村位于东胜区罕台镇东南部,距离鄂尔多斯市东胜区9公里。“灶火”系蒙古语,意为“珠合”,汉意“炉灶”。据当地居民讲,此村原来是从陕西省府谷县通往杭锦旗运盐的必经之路,运盐的车夫在此搭起许多临时做饭的灶火,故名“灶火壕”。

  如今,灶火壕村在探索“乡村振兴、筑梦田园”的道路上,闯出了一条发展旅游业致富新路子,成了鄂尔多斯市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同时,因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风光被誉为东胜区、康巴什区的“后花园”。

  盛夏时节,沿着平坦的乡间小路走进灶火壕村,四周的绿色尽收眼帘,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延伸的银线伸向千家万户,田间村民们正在为长势喜人的玉米浇水,农家院里时而传来游客的欢笑声......新时代下的美丽乡村图景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7月4日,虽是工作日,但刘家大院里的游客仍然络绎不绝。已经58岁的刘学文一边招呼客人,一边乐呵呵地说:“我们灶火壕的旅游是出了名的,今天不是节假日,客人也非常多。”

  刘学文是地道的灶火壕村人。曾经靠种地、养大车为生的他,乘着灶火壕村发展旅游业的契机,在2016年,该村刚刚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号召下建起了农家乐,至此经营农家乐成了刘学文一家的“金饭碗”。“旺季一天接待客户500至600人,淡季也会有一定的客流量。一年收入10多万元左右,要是光靠种地一年收入3万块钱就算好人家了。”刘学文说这样的日子原来想都不敢想。

  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刘学文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但这一切的基础,在刘学文看来,电是关键。据刘学文回忆,灶火壕村是1968年通的电,通电后当地村民的日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有了电,就不用再靠天吃饭,通了机井,种地收成就好了;有了电,就添置了家电,特别是我们通过看电视,眼界就不一样了,发家致富的路子也被打开了。”

  “现在不仅生活用电得到满足,也完全满足了村民养殖、种植用电,整个村子发展旅游业的用电也得到了保障。”据该村村委会委员王学峰介绍,供电部门不断进行电网升级改造,让灶火壕村村民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中获得了幸福感。十年间,鄂尔多斯供电公司东胜铁西供电分公司在灶火壕村投资电网建设2062.5万元,新建、改造0.4千伏以上线路100余公里,新装配电变压器26台,容量1950千伏安,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电力人稳步前行。

  选对路子,就要干出样子。据王学峰介绍,灶火壕村从2016年探索发展旅游业以来,村民们增收渠道更多了,土地得到流转,村民们在村里打工一天就能收入150元,人均收入由1万元左右增加到2万元左右。曾经的盐道古路变成了如今的旅游新路,村民富了,产业旺了。但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赛道上,村民们依然奋斗着。(王雅梅)


编辑:魏源
审核:蔡旭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