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7月26日电 盛夏七月,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的杭锦旗,天高云阔,绿草如茵,花繁叶茂,风光旖旎,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寸草不生、毫无生机饱受风沙之苦的沙漠贫困旗县。通过党委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入、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四轮驱动平衡发展的“库布其模式”,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本”,全球首个“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的永久会址……各项殊荣接踵而来,30余年,杭锦旗立足当地资源条件和特色要素,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一体化保护,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路进行产业发展谋划,激活绿色资源,促进跨界融合,政府、企业、群众协同发力,共同打造绿色生态,开创绿色发展新模式。
建设“标准地”,实现多方受益
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有力吸引华能、三峡、长龙浙科等大型企业入驻,有效推进新能源领域补链延链强链,杭锦旗人民政府委托旗属国有企业主导组建平台公司对全旗风电、光伏项目用地统一进行规划、流转、收储、整合,以“标准地”模式为光伏项目施工企业供地,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成本,让企业真正实现了“拿地即开工”“拎包入驻”和“轻资产”运营,高效保障了国家能源大基地建设。同时,为保护农牧民利益,为农牧民争取了项目前期30元亩/年的土地流转收益和项目落地后20元亩/年的二次补偿,以此不断带动更多企业和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建设,从而形成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新局面。
推行“以工代赈”,助农就业增收
杭锦旗在全市率先出台《杭锦旗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行动方案》,明确“以工代赈”路线图、施工表,大力推行“以工代赈”模式,鼓励引导农牧民广泛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防沙治沙等工程项目建设和运维管护,不断提高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建立“两库两单”(以工代赈项目库、劳力库、劳力培训清单、劳动报酬清单),归集多元数据,精准掌握项目、人员动态,目前全旗储备“以工代赈”生态治理项目22个。同步构建了“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多层次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资金、资源、土地等入股,并由农牧民一肩挑起沙地治理与日常管护双重责任,农牧民可获得项目建设资金30%的工资及40元每亩的植被管护费,最大限度扩大农牧民参与面,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目前,全旗90%以上的防沙治沙项目都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累计参与农牧民达10.44万人次,支付劳务费约5220万元,通过有偿劳动构建起了群众参与防沙治沙和生态建设的新格局,走出了一条群众增收和生态融合发展的绿色之路。
做好“生态文章”,共享绿色福祉
在草牧场改良方面,早在2021年,杭锦旗人民政府就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草则草、宜林则林”的原则及“生态项目推进、村企联户改良、散户分步实施、配套产业保障”的模式,制定实施百万亩草牧场改良计划。利用柠条、杨柴等植物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应性强、能够防风固沙的特点,计划在“十四五”期间,通过项目争取、社会资本投入、发动农牧民自发参与等形式,使全旗草牧场改良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项目启动当年,在伊和乌素苏木北部沙区、生态脆弱区和干旱硬梁区就成功种植柠条、杨柴等优质牧草15万亩,致力打造以柠条为核心的草牧场改良示范区。近年来,杭锦旗摸索出“政府监管、企业种植、农牧民管护”的新路径,由柠条种植公司负责柠条前期种植、中期养护、后期验收全过程管理,确保三年内成活率达到80%以上,由农牧户负责柠条种植的日常监护管理,项目验收合格后,向企业收取20元/亩管护补贴(农牧户管护不善的,不予补贴),形成“生态生计兼顾、生产生活并重、治沙致富共赢”的草牧场改良杭锦模式。如今,3年前种下的柠条和杨柴长势喜人,昔日的荒漠正逐渐变为优质草牧场,为发展“大牧场”现代化畜牧业奠定坚实基础。
“百万亩草牧场改良项目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加入种植柠条和杨柴的队伍中,草牧场修复了,生态变好了,曾经的马群、骆驼群也重现了,除了牛羊产业链条形成,马奶、驼奶等产业也蓬勃发展。”苏木党委书记哈斯额尔德尼说。
为充分挖掘柠条、沙柳的经济价值,发展生态经济,杭锦旗人民政府依托造林补贴、蚂蚁森林、草原治理、森林抚育等项目建设,围绕柠条产业正在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灌木林废弃物混合发酵高效利用科研项目,探索将沙柳柠条平茬剩余物等生物质颗粒作为绿氢、绿醇生产原材料使用来发展绿色工业,形成闭合式生态经济循环产业链,不断塑造经济新优势,打造地方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
路径一新,满盘皆活。杭锦旗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质量和效益,创新探索和谐发展之路,政企民同心发力,不仅美了“生态”还富了“口袋”,让生态绿成为杭锦旗的底色,共同绘就了绿色生态新画卷,实现了经济生态“双丰收”。(李瑞 王晓琴 闫小平)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