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6月13日电 年初以来,通辽市金融办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创新建立“三项机制”,持续优化金融领域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搭建平台,主动对接,建立政金企常态化对接机制。为提升服务企业质效,通辽市金融办建立了《政金企常态化对接机制》,联合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农牧局、市乡村振兴局、人民银行通辽市中心支行等部门举办了政金企线上对接会,进一步为市场主体提供融资信息、受理贷款登记、融资咨询、金融政策解读、产品和服务介绍、融资业务辅导、培训等服务,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截至目前,323家企业及农牧养殖大户、合作社已经初步对接,26家科创型企业在会后与银行机构完成进一步对接,授信额度超1亿元。
横向协同,纵向到底,建立全市金融议事协商联席会议机制。为加强部门联动,全力支持通辽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金融办、人民银行通辽市中心支行、银保监通辽分局共同制定《通辽市金融议事协商联席会议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监督并防范化解各地金融风险、推动金融数据信息共享、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普惠金融发展工作。
政银联动,集中攻坚,建立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为有效落实市委、市政府印发的《通辽市优化金融环境清收处置银行业不良贷款专项行动方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市金融办建立了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法院、市金融办、人民银行通辽市中心支行和银保监通辽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集中清收处置银行业不良贷款的联合通告》(下称《通告》),《通告》下发以来,会同人民银行、银保监分局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调度银行机构不良贷款清收情况,同时深入旗县现场督导,促进各地加快不良贷款清收工作。《通告》在银行营业场所张贴500余份,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微信朋友圈转发等方式催促还款,现金清收不良贷款2.9亿元。全市不良率由4.37%下降至3.7%,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水平创历史新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