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3月19日电 政务服务是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近年来,赤峰市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提高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念好“简”“智”“暖”“三字诀”,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工作举措、推动流程再造、全域打造政务服务新模式,全面做好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
“我是来办理施工许可的,在办理过程中得到了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和一对一服务。准备办理施工许可材料时,综窗人员告知并协助我们先办理了基坑施工许可证,使项目至少提前开工了30天,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内蒙古北方时代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史建华介绍。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前期手续对施工期的影响,赤峰市红山区将施工许可办理划分为基坑、地基基础和主体三部分。在工程建设项目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文件并具备施工条件后,即可采取“容缺办理+告知承诺”方式,核发基坑部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在开展基坑部分建设的同时推进后续手续办理。
“推行该审批模式,可让建设工期普遍提前20至30天,进一步加快了重点项目落地速度,确保重点项目第一时间开工建设,受到了广大项目报建单位的一致好评。”赤峰市红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高棋说。
经济发展的根基在于市场主体,赤峰市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市场主体培育”的鲜明导向,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服务举措,优化服务模式,进一步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
念好“简”字诀,提高企业群众办事速度
一是“两优”行动“减程序”。开展“两优”专项行动,进一步梳理本级政务服务事项,做到规范履职行为、推动放权减权、精简工作程序、优化内部流程。目前,已对市本级39个部门的1303项外部事项、32部门的201项内部事项进行优化精简。
二是“一次办成”“减材料”。聚焦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推行政务服务集成化办理,完成103个自治区“一件事一次办”基础上,探索推出经营货物运输、巡游出租车、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网络食品销售、公民婚育、员工录用、灵活就业、高校学生毕业就业等7个“一件事一次办”场景,实现了申请材料较之前精简65.9%,完成时限较之前压缩82.8%。
三是“综窗改革”“一窗办”。深入实施“综窗改革”,打破原有的部门窗口进驻大厅办公的服务模式,统一采用“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业务运作模式,实现所有事项“一窗办”。充分整合政务服务资源,进一步加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积极推动高频民生政务服务事项下放县、乡、村,目前,全市实现1716项业务办理“只进一扇门”、500余项业务不出旗县、130项业务办理不出乡镇、63项公共服务事项办理不出村,有效解决企业群众从“多地跑”变“一窗办”,实现“只进一扇门,来到一个窗,办完所有事”。
念好“智”字诀,加速便捷化服务覆盖广度
近日,家住阿鲁科尔沁旗的董先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旗政务服务大厅,想注销他在赤峰市红山区的营业执照。因多年未经营,营业执照早已丢失。窗口帮办代办工作人员积极和赤峰市红山区政务服务大厅“市域通办”窗口工作人员沟通,借助视频帮办“市域通办”系统进行线上、语音联系对接,启动异地审核程序,不到半个小时,便办理完毕。当天,帮办代办人员替董先生将注销材料邮寄给赤峰市红山区政务服务大厅。董先生看到电子版“营业执照注销通知单”后十分高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异地营业执照注销,市域通办真的是挺好,太省事了!多谢你们帮忙,让我少跑一趟赤峰!”董先生激动地说。
一是“市域通办”让政务服务“触手可及”。创新办事方式方法,聚焦打造“不见面”办理的政务服务,在全区首创“市域通办”模式,将“线下实体窗口”延伸至“线上视频窗口”,实现群众办事“多点通办、就近能办、少跑快办、一地可办”。目前,“市域通办视频办”已覆盖全市172个苏木乡镇(街道)、2407个嘎查村(社区)的1.96万余个服务事项,累计视频接通受理咨询业务487余次。
二是“一网通办”让政务服务“四通八达”。不断拓展网办深度,结合企业、群众高频办事需求,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上网”,持续推动“一网通办”改革,政务外网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全面启用“综合一窗”系统,全面推行统一身份认证,实现“一次登录、一次认证、全网通行”。2023年“全程网办”率83.03%,全市综窗办件27万余件,其中,综窗网上办件21万余件,网办占比78.81%。
三是“政务+直播”让政务服务“触屏可及”。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直播方式,利用下班时间,结合不同阶段相对集中的群众办事需求事项,精选业务水平高、沟通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作为“答疑专员”,全力打造边聊边办的“政小云”政务服务直播新平台,实现了群众在家即可与政务服务窗口人员面对面咨询、互动。2023年,全市开展政务直播3000余场,累计观看人数达500万人次,实现群众咨询办事“零材料、零跑腿”。
念好“暖”字诀,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温度
“听说周六还能办业务,我就过来试试,没想到真的办成了!”2023年9月23日,前来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农机购置补贴的刘先生为窗口工作人员提供的延时服务点赞。
“今天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我年纪大了,在手机上捣鼓半天也没弄懂如何操作医保缴费,去窗口腿脚也不方便,这下可好了,你们上门服务,不仅帮我们办理医保缴费,还帮忙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可是帮了我大忙了。”家住松城街道新希望社区的关奶奶向社区帮办代办员连连道谢。
一个个点赞,一声声道谢,都源于一系列暖心举措。
一是“特殊情况”“延时办”。针对工作日没时间办、工作时间没办完的特殊情况提供延时服务,不断扩大延时服务范围,目前,市县两级累计15953个事项开展延时服务,占全部政务服务事项的95%以上,累计办件15706件。同时,多种渠道开展延时预约服务,宁城县、元宝山区、松山区等地区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公众号实现线上预约,2023年全市累计办理预约服务1100余件。
二是“疑难杂症”“一窗解”。为解决缺少关键材料或信息不统一、部门协调不畅等办不成事的问题,设立“办不成事”反映专窗,由业务骨干“坐诊”、专治“疑难杂症”、专接“烫手山芋”,第一时间就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做好后续工作,确保“办不成事”能办成。目前,全市共设有办不成事窗口31个,配备服务人员39人,2023年“办不成事”窗口办件量530件,让500余人享受到“事能办、事好办”。
三是“特殊群众”“上门办”。针对老弱病残孕等有特殊需求的群体,将服务窗口前移,免费提供咨询、指导、协调、帮办、代办等服务,实行“零收费+上门办”服务举措,全市177个苏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2408个嘎查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均配备2名以上兼职“上门办”服务专员,精准为特殊群众提供3.3万余次“上门办”服务,累计帮助10万余人,把政务服务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
四是“特殊时期”“集中办”。为特定时期需集中办理业务的企业群众开设潮汐窗口,帮助企业群众高效办事,2023年,已设置项目开复工、旅游、供暖等服务窗口30余个,服务企业群众2.3万余人。
赤峰市锚准高质量发展任务,延伸政务服务触角,深挖政务服务潜力,将努力打造更多利企便民举措,为企业群众生活增便利、添活力,让企业群众办事再提速、更便利。(赤峰市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崔红艳)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