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10月31日电 2023年,赤峰市在推动重点项目审批上持续发力,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为目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不断推动项目审批从帮办代办到好办易办、快审快办进阶,以“优服务、强保障、拓渠道”为工作抓手,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新模式,开启助企便企新篇章。
优服务,升级项目审批新体验
一是主动服务,提前对接企业,了解堵点难点。前伸服务半径,主动对接在库重点项目,提供前期咨询和指导,对疑难紧急项目召开“集中审批会”,以项目审批蓝图为蓝本,对审批业务主次办理流程、单项业务最佳准备节点、多项业务统筹推进方案现场推演,实现精准服务。二是化繁为简,整合材料要件,形成一套表单。从立项许可到施工许可依据每个项目所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深度梳理,运用“容缺+承诺+免证办+在线核验”模式精简要件,优化流程,颗粒化申请材料,规范一次性告知单,整合材料空表样表,形成一套表单,细化形成“零基础操作指南”。三是全程跟办,根据需求变动,及时排忧解难。延伸服务链条,充分利用内蒙古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赤峰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和内蒙古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三网深度融合优势,从立项到出证到评价反馈,全程指导帮办,沟通流转,对审批过程中的新需求新难点,及时介入,疏通政企沟通渠道,发挥枢纽桥梁作用,为项目审批畅通无阻保驾护航。四是数据赋能,发挥“蒙企通”“中介超市”平台作用。涉企审批服务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和主管部门监管职能,为行业内企业提供惠企助企政策咨询解读,通过“蒙企通”平台实现政策直达和答疑解惑,加强中介监管,建立《中介超市中介机构“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全力推广“中介超市”应用,规范中介服务行为。今年以来,代办帮办招商引资项目97个,其他项目586个;“蒙企通”平台入驻委办单位408家,认证市场主体量102681家,接收诉求/建议上报341条,均已回复且办结满意度及好评率均为100%,接收并办结反映问题20件,累计上传政策2574条,推送政策通晓卡83条;梳理工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8项,入驻符合资质中介机构1063家,产生交易信息843项。
强保障,助力审批再上新台阶
一是升级专区,推动工改审批人员、事项“应进必进”。由“帮您办”窗口逐步进阶为“帮您办”服务专区,优化区域设置,升级硬件设施,将工改涉及部门全部纳入专区,坚决杜绝“前店后场”,纵深梳理“帮您办”事项,将工改审批事项“应纳尽纳”,实现帮代办事项“一张清单”全覆盖。二是强化队伍,选派业务专精人员,加强业务指导培训。选派审批部门业务骨干,综合素质过硬窗口专员,组建“帮您办”工作专班,保证帮办队伍的稳定性。发挥承上启下、督导协调作用,开展实地调研和业务指导,分组走访12旗县区,通过“望闻问切”交流互动,把脉工作存在的困难、现场答疑解惑、传导旗县区先进经验做法,确保任务传导到底,问题收集上来,经验传递出去,并组织工改业务培训会,规范代办规程和系统操作。三是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服务标准规范。从运行流转、队伍职责、会商联审、跨级联办、监督评价、奖惩激励等多方面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帮您办”运行标准化、规范化。目前,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置44个“帮您办”窗口,升级21个“帮您办”专区,对外公布帮办代办事项583个,配备代办员314人(政务服务管理部门的专职代办员71人,其他部门兼职代办员243人),建立机制制度102个。
拓渠道,开辟项目审批新路径
一是创新方式,盯办项目快审批。阿旗对重大项目成立专班,建立微信《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进度日调度工作群》,旗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亲自督导,责任单位“一把手”亲自汇报,每日调度汇总当天办理情况,盯办项目审批。二是创新服务,促进项目早开工。左旗推行在获得土地划拨决定并取得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容缺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先行土方开挖,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三是创新举措,加快项目早落地。克旗实施分单体工程核发施工许可,在取得单体工程规划许可证前提下,按照单体工程进行施工图审查,核发施工许可证,单体材料齐全一套,核发一个,不影响整个项目实施进度。四是示范引领,开拓项目审批新思路。红山区推行分阶段核发施工许可证,将办理施工许可划分为基坑和主体两部分,在工程建设项目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文件和具备施工条件后,即可采取“容缺办理+告知承诺”方式,核发基坑部分施工许可证,在开展基坑部分建设同时推进后续手续办理,工期普遍可以提前20-30天,此做法已在全市推广复制应用。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和工改审批部门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由点及面,以点带面,凝聚合力营造项目审批高效新氛围。
下一步,赤峰市将持续精准发力,为企业落地生根、蓬勃发展蓄能。致力打造企业专属服务空间。发挥数字赋能作用,归集企业信息证照数据,建立企业专属档案,通过数据资源共享、惠企政策直达、主动精准服务等方式,线上线下双线联动,打开服务企业新局面;纵深推进园区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统筹谋划,督导落实,确保全市园区按照“十有”要求标准按时完成软硬件建设,实现“园区事园区办”,打造“零距离”园区服务圈。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