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阳光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完善全面的资源配置平台服务,正日益成为吸引投资、完善市场供给、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重要城市名片,成为推动城市产业发展,激活市场主体发展动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苦练内功,深挖潜力,倾力打造“多、快、好、省”的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服务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做实“清、减、降”,打造“金牌店小二”平台新形象。
一是服务方式更“多”。中心按照事业单位改革后的“三定方案”和实际工作情况,将原有70项内控制度全面修订整合为51项,新增《专家库使用规定》《数字见证区及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评标委员会专家休息区管理制度》《进场交易项目见证服务规定》《进场交易中介代理机构管理制度》等9项制度,有效解决评标专家、代理机构在中心活动的时间内存在管理盲区的问题,进一步规范见证行为,实现制度对业务的全覆盖,有效保障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正开展。同时按照高效管用、职责清晰的原则,完成了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和矿业权出让、专家抽取等5个流程的梳理,删去冗余流程环节,建立起交易项目“标前主动对接、标中精细服务、标后即时建档”全程精细化服务长效机制,为交易各方提供交易全链条式周到服务,保障各交易项目高效、顺利实施,项目进程全程可溯。标前充分了解招标人需求,结合国家、自治区、市有关法律法规,指派专人对接,主动提供咨询服务,一次性告知招标采购人全过程交易环节和要求,提醒及时办理相关手续;标中紧扣见证服务职责定位,全程记录代理机构和评审专家行为,及时做好开、评标现场的服务工作,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交易过程规范有序;标后实现全流程电子档案自动归集,彻底解决了交易项目纸质档案共享程度差、记录不完整或不规范、丢失、损坏、难追溯等痛点。
二是服务项目更“快”。依托全流程电子化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平台,自2022年3月1日起,项目发起方仅需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项目登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线受理,无需现场提供项目进场材料查验。实现项目登记、招标信息发布、招标文件下载、网上澄清答疑、中标结果公告、合同签订等全流程网上办理,投标企业可足不出户获取交易信息和相关材料,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为进一步提升业务办理效率,2021年10月正式制定出台《容缺受理承诺制》,打破了原来“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再受理”的传统,实行先受理后补齐的服务办法,即承诺在开标日期前补齐全部文件,大幅缩短了项目手续办理时间,有效提升服务效能。截至目前,在中心通过容缺受理承诺制顺利入场进行的交易项目已有6个。
三是服务质量更“好”。通过采取容缺受理承诺制和一次性告知制,优化办事流程,做到材料齐全马上办、资料不全指导办、紧急项目加急办。建立《服务重点项目实施办法》,对重点项目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优先保障,加急办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心竭力保障全市范围内重点项目有序开展,为无疫情旗县区协调开展跨盟市远程异地评标24次。面对工作人员感染、人手紧缺、进场项目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形势,中心加强统筹调度,在做好个人防护、确保居家阳性人员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时,合理安排返岗,60余个项目全部按计划完成开评标,为我市项目建设竭力提供保障。为进一步提升中心服务效能,中心制定了《首问负责制》,畅通咨询服务渠道,全面提升规范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不让市场主体多跑白跑,做到一次咨询,一次引导,一次办结。为进一步打造公平阳光的市场交易环境,中心大力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在我市落地开花,自2022年4月正式印发《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行政区域内远程异地评标管理办法》以来,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覆盖范围不断扩充。今年以来,已完成自治区内远程异地评标项目214个,其中主场103个,副场111个,主副场双双破百,项目覆盖自治区内全部盟市,项目数量已超越2022年全年。自2022年11月7日首次实现跨省远程异地评标以来,累计完成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22个,其中主场15个,副场7个。已与自治区外16个地区建立互助联系,签订合作协议。远程异地评标进一步打破了地理区域限制,实现各区域专家资源互利共享,有效遏制“围猎专家”行为的发生,充分保障招标人合法权益,为各市场主体提供公平阳光的公共资源市场交易环境和更优质的评审服务。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中心组织相关人员赴国内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全力建设功能更加齐全、管理更加规范、运行更加顺畅、服务更加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四是交易成本更“省”。中心积极协调数字认证公司降低办理费用,将数字证书新办理费用下降至200元/首年,不断深化全流程电子化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推动优化数字证书办理流程,实现CA数字证书和电子签章新制、延期、挂失补办等业务“线上”“线下”同步办理,选择网上办理的用户,通过交易中心门户网站在线提交办理材料,审核通过制作完成后邮寄申请人,实现“一次不用跑”。选择现场办理的用户,在驻交易中心服务窗口递交申报材料,可现场采集和制作,实现即时办结。全面推进CA认证向移动端延伸,推广应用“标证通”(移动CA),实现手机在线申请,由“网上办”发展为“掌上办”“自助办”,其互认共享范围已涵盖全国9个省份中的65个市,为市场主体降低普遍性交易成本。针对传统保证金资金占用压力大,收退流程繁琐的弊端,自2022年4月开始,中心开展了以往年度交易保证金集中清退行动,对各项保证金进行全面清理,累计清退金额7294.27万元,同时大力推广电子保函应用。自2021年8月上线电子保函系统以来,累计出具电子保函9011单,承保金额18.23亿元,2023年至今使用率已高达84.63%,是2021年的2.36倍,大幅度缓解了市场主体的资金占用压力。2022年10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协调电子保函相关各方,将电子保函费率从最初的10‰降至6‰,费率下降千分之四,降幅达40%,进一步为市场主体纾困减负。依托电子化交易平台,加快推进交易“一网通办”,服务“一网集成”,打通“电子标”实现的“最后一公里”,中心大力推行“不见面”开标,自2021年上线该服务以来,累计服务标段1986个,“不见面”开标不仅为投标人免去交通、食宿等费用问题,更为投标人降低了时间成本,目前已实现进场交易项目不见面开标率100%,“电子标”的完全实现,极大为投标人节约了标书制作成本等交易投标成本,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竞争活力。
下一步,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继续聚焦招投标领域关键环节,梳理优化业务流程,按照“提效降负、便民利企”的总体目标,持续丰富“电子标”线上功能,延伸服务范围,不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真正成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重要载体,为服务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千帆竞渡的市场交易环境提供更优质的平台服务保障。
原标题:我市不断创新“多快好省”服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