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4月6日电 乌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突出服务功能定位,着力打造“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软硬件服务,稳步推进交易服务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电子化,在“领域全覆盖、系统全完善、数据全分析、信息全链接”上下功夫,着力完善运行机制,规范交易行为,在确保疫情防控成果的基础上,平台再提档、服务再升级,流程优、效率高、服务好的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正在全面形成。
“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亮点纷呈,推动三个实现
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同城合一”。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将全市范围内交易项目统一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区级交易中心不再单独建设电子平台,直接使用市级平台,实现了全市“同城合一”的交易领域全覆盖。
实现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完成乌海市首次跨地区顺利开展了远程异地评标,有效实现评标专家物理空间隔离,打破乌海市评标专家资源不足造成的“专家常委”“熟人评标”的痛点,推动解决了本地评标专家资源不足的问题。
实现交易信息公开透明。依法依规实现招标公告和公示信息公开透明,增加工作透明度,保证足够的信息覆盖面和交易时效,向社会展示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信息,推动实现信息共享。实现全程见证服务。
推进“制度+科技”模式,实现精细化管理
实现交易硬件提档升级。中心以搬迁办公场所为契机,使得功能分区更加完备,信息化设施更加齐全,公共服务区、开标区、封闭评标区、办公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为交易各方市场主体提供了良好的交易环境。
推进开、评标现场管理规范。为提升交易服务水平,中心制订了《乌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场内交易管理相关规定》,其中包含相关人员管理规定6项、场内纪律规定2项、交易场所管理规定14项,进一步提升交易现场服务水平。
首推“一项目一见证”,在服务中及时发现问题,以见证促监督,助推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管理、服务制度,保障各项交易平稳顺利。
实现电子资料妥善留存。借助电子动态监控,对开评标区域、专家抽取过程,通过音视频监控系统实施多角度、全方位、无盲区监管,实现了人和事的全程监控记录“双保险”。同时,进一步明晰各岗位廉政风险点和风险防控措施,实现运行规范化、管理制度化,为市场主体开评标提供优质环境。
着力破除影响公平公正的障碍壁垒。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开发布本领域统一招标文件标准化范本,引导招标人根据项目实际规范编制招标文件,避免以不合理条件排斥和影响市场主体公平参与交易活动,坚决杜绝招标文件“量体裁衣”,努力营造规范有序市场环境。
严厉打击破坏营商环境犯罪行为。加强交易全程见证、监管,实行项目见证和信用评价“双报告”制度;畅通交易活动实时动态监督渠道,坚持对破坏营商环境行为“零容忍”,严厉打击弄虚作假、围标串标、明招暗定、不规范代理、违反评标纪律、评标不公等违法违规行为。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