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10月29日电 乌海市生态环境局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多措并举,提升服务。紧盯审批进度“节点”、让企业“轻装上阵”,为企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政务服务,积极优化营商环境。
实现一网通办“不见面”
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按照“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审查、网上审批、网上查询的一体化运行和统一管理。排污许可证核发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受理、审批等环节,真正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实现服务流程“标准化”
制定办事指南,印制审批服务“流程图”;公开权力清单;制定工作细则;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规范审批行为,确保行政审批工作依法进行;公开审批结果,实行“阳光审批”,严格落实“公示”制度。
实现精简优化“大提速”
以“五减”“三最”为抓手,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减少企业负担。减环节,将审批流转环节减少一半。坚决取消没有法定依据或不必要的特殊环节;减时限,审批时限压缩近50%;减材料,没有法定依据的、内部共享的申请材料一律取消;减事项,下放环评审批权限,取消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审批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验收;减跑路,推行了“一次不用跑”行政审批服务,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办理、集中审批、公开透明、快递送达”。
开辟服务企业绿色通道,推动涉企事项特事特办
在项目受理过程中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或材料虽不齐全,但不存在原则问题、短期内能够迅速补正的,当场予以受理,完善以最简的要件、最简的流程、最短的时限予以办结。对于市里重点项目(绿色通道项目)所缺材料,采取容缺受理机制,待建设项目在审查环节或批复意见发出前将所缺资料一并补齐并完善。
积极开展精准帮扶,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健全与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进一步扩展和企业双方沟通的渠道和平台,面对面征询企业意见,及时回应关切。
建立环保正向激励机制。强化环保信用评价应用,对“绿色”等级企业给予环保优惠政策。依法为困难的企业进行帮扶。对生产经营困难、信用良好的企业,根据其特点,积极提供现场指导和技术咨询,研究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帮扶措施,确保其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帮助其实现更好发展。
严格规范行政执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妥善处理依法监管和服务的关系。实行“阳光执法”,加强建设项目进行环境保护事中事后服务指导,做好普法宣传。开通企业服务热线和平台,受理企业的法律咨询、投诉举报。对反映的执法问题、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积极依法受理、及时办理;对企业因经营困难一时无力缴清罚款的,要甄别情况,依法予以分期收缴。坚决查处执法人员简单粗暴执法、任性任意执法、选择执法、情绪执法等行为,杜绝执法人员“吃”“拿”“卡”“要”等损害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