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5月6日电 今年以来,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大力学习借鉴上海、深圳、浙江等地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制度创新,聚焦关键环节,用“硬举措”提升“软实力”,以“升级版”营商环境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市场主体准入、准营、运营、退出等环节,解决一批堵点难点问题,聚力打造一批指标领先的营商环境试点,实现企业办事无忧、政府无事不扰,政府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市场活跃度和发展质量显著提高,擦亮“包你满意,白云速度最省事”金字招牌,打造极简审批自治区示范区。
强化统筹 全面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强力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窗通办”。依托自治区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将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一网通办范畴,现平台已录入事项1401项,即办件比率日渐提高,平均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87%,网上可办理率达97%。“掌上办”应用迅速推进,全区14645人下载安装“蒙速办”应用程序,比2021年底增加2300人,占地区适龄人口(15-59周岁)86.5%,列全市第1位。持续完善“全科无差别受理”模式,“一窗”受理服务模式日渐成熟,受理率、好评度逐日提升。
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打造一件事升级版。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在一批次89件“一件事”的基础上陆续推出创业“一件事”、退休“一件事”、身后“一件事”、政策兑现“一件事”等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集成服务。推出不动产过户水电暖联办“一件事”微改革服务,对办理二手房过户登记的同时,根据申请人意愿,将水、电、天然气、供暖过户纳入不动产登记受理,实行资料一窗受理,部门并联审查、信息互联共享的工作模式,最终实现从原来需要跑四个窗口到一个窗口可以全部受理完成,实现群众和企业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优质高效服务。全面提升专业化代办帮办队伍服务质量,大力推行“由我来办”模式。实现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的涉企高频事项全部代办帮办,对全区重点项目实行“一对一”的全程跟踪服务,提供线上线下联动融合的审批咨询辅导服务机制,推行上门代办、帮办,推行各项手续“由我来办”服务模式。在项目准入时,通过会商,集中审核投资项目涉及的产业准入标准规模、产业规划等内容,在综合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出具联合会商意见;同时,做好各行业投资项目涉及的准入条件、政策法规、审批事项和服务流程,谋求法律和政策的最佳对接,为工程项目审批“马上办”提供坚实基础和后续保障;帮助企业解决办公场所、住宿、交通等问题,做好托底服务,解企业后顾之忧,全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一流营商环境。
四面出击 全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召开2022年政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暨政法机关“迎接二十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调度会,将大讨论活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坚持顶格推进,司法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分局等各政法机关迅速制定推进各项具体措施,形成大讨论活动工作清单,将“任务书”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逐项落实。
区司法局“五个深入”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企业法治体检”行动,组建公证法律服务团队,开展民营企业法治宣传,为民营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深入推进“企业纠纷大调解”行动,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构建涉企纠纷大调解格局;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宣传月活动,营造尊企重企浓厚氛围;深入推进“复议效率提升”行动,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在保证办案质量前提下,缩短办案期限;深入推进“行政执法提升”行动,进一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保障各类企业合法权益。
区人民法院推出“四化”举措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送法进企常态化,定期通过以案说法、法律讲堂、座谈会等多种普法形式开展送法进民营企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立案方式便捷化,除现场立案外,提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远程开庭等智能化服务,实现民营企业在家门口、异地立案打官司;绿色通道高效化,开辟涉企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调解,快速立案、快速裁判、快速执行,节约诉讼成本,减轻民营企业诉累;善意执行温情化,准确把握法律与政策界限,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罚款、拘留等强制性财产保全措施,采取符合企业经营现状与发展需要,对企业经营影响最小的司法措施,最大程度防止和减少因司法诉讼行为对规模企业、重点企业等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区人民检察院“三强化”呵护营商环境。强化司法救济,完善涉企便民措施,开通“检察长接待”绿色通道、发挥12309检察举报平台等诉求表达渠道作用、及时督办检察机关受理的企业举报、控告和申诉,确保企业和企业家来信“7日内回复”;强化诉源治理,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对办理的涉企刑事案件,在依法做出不批捕、不起诉决定或者提出轻缓量刑建议的同时,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促进合规守法经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严打涉企犯罪,维护安全有序环境;强化扫黑除恶常态化运行机制,依法打击侵犯驻区企业生产销售、知识产权、商业信誉和扰乱金融管理秩序、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等违法犯罪,维护稳定安全的市场秩序。
区公安分局当好“四大员”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当好“护航员”,提升辖区企业“安全感”,主动出击、主动作为,不断加大巡逻力度,对企业及其周边进行隐患排查,建立点面结合、车巡步巡结合的巡逻防控机制;当好“快办员”,让企业体验到“速度感”,加大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力度,对企业从业人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隐患除,有力维护经济秩序,进一步优化接处警工作,切实做到快速出警、及时抵达、稳妥处置;当好“宣传员”,提升公安政策“知晓率”,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窗口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只跑一次”“一站式”办户、办证等工作制度,真正做到办事透明化、规范化;当好“服务员”,切实提高企业“满意度”,实行落户“零门槛”政策,自治区内跨盟市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凡外来人员实行落户“零门槛”,不断压缩办理时限,精简办事流程,减少所需材料,深入简化流程,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顶格推进 全面营造惠企便企的产业生态环境
全心服务企业项目建设。今年以来,白云鄂博矿区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实施,开通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每个项目一个县级领导包联、一个专班推动、一个方案解决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发挥重点项目会商机制作用,“抓手续、抓开工、抓投资、抓投产”,持续推行“周调度、月通报、季度分析、年终考核”的调度机制,加快项目落地实施,大幅缩减审批时限,推动审批服务提速增效,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较往年相比手续办结率、项目开复工率均有大幅提升。2022年全年拟组织实施重大项目40个,总投资61.4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6.5亿元。截至目前,签约项目13个,协议资金62.6亿元,落地项目10个,分别是去年同期的4.3倍、15.6倍和3.3倍。
全员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白云鄂博矿区立足地区实际,围绕建设“三地一点”发展定位和打造“两园四区”工作重点,制定出台《白云矿区2022年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四大班子分别围绕资源综合利用、现代能源及新基建、文化旅游、现代服务及商贸物流等四个产业开展全方位、全链条的精准化招商,围绕工业园区建设和全区主导产业,积极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及行业领军企业,谋划项目,建立健全企业库、项目库。
区委主要领导每周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招商工作进展情况。对重点企业和项目,由一名县级领导包联推动,相关部门从洽谈对接、项目策划、建设条件落实、前期手续办理等各环节进行全链条服务。
围绕新设立的白云鄂博产业园区发展定位,抽调发改、工科、水务、住建等科级干部,在全区遴选12名工作人员,成立4个招商专班,聚焦稀土、萤石氟化工、资源综合利用、清洁能源等招商方向,四面八方走出去、请进来,夯实园区发展基础。在园区基础设施、绿色能源供给、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积极对接企业,策划项目和外出招商路线。
春节以来,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也没能阻挡白云鄂博人招商引资的紧迫步伐。许多工作专班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积极召开对接会;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公众号、招商小程序等,及时发布对外合作项目和招商信息,持续不断推进招商工作。
全面强化信用体系建设。针对自治区信用监测指标和包头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安排,制定印发了《白云鄂博矿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部门、分行业、分领域的细化分解,确保各项工作有效开展。截至2022年3月底,全区信用平台共报送信用信息22709条,其中“双公示”数据1695条,其他信用信息21014条,并按自治区要求建立了“双公示”信息台账。持续推进信用承诺制和分级分类监管机制,目前全区共有12个领域实行信用承诺制,10个领域实施了分级分类监管。在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旗县(市、区)信用监测报告》104个旗县区中,四个季度白云鄂博矿区综合信用得分排名位居自治区前列,全年综合排名自治区第6,包头市第1,较上年有了大幅提升。其中,工作机制建设、信用信息应用、诚信宣传培训等方面优于全区平均水平。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