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营商环境进一步,经济发展赢先机!眼下,包头市全市上下正在凝神聚力打造一座“包你满意”的“移动办事之城”。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从高位推动到上下贯通,从齐抓共管到比学赶超,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刀刃向内的勇气,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视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新招不断,实招迭出,将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
闯关夺隘拓新局,正是扬帆搏浪时!一路走来,包头市各旗县区对标一流,以“四办”为画笔,以改革为底色,聚焦企业群众办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通过一条条举措,一个个方案,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一幅“包你满意”的“移动办事之城”的工笔画正在鹿城大地精细描摹。
中宏网内蒙古11月29日电 去年以来,包头市土右旗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自治区第一、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以打造“少快好”的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探索建立“土默特右旗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工作机制,着力打造民营经济“一站式、便捷式、解难式”高效直联直通服务体系,打通服务民营企业“最后一公里”。
建立政企沟通服务机制,用制度架起服务企业发展的桥梁纽带
建立“直通车”调度会议制度。制定印发《土右旗建立“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成立以旗委书记任组长,政府旗长任第一副组长,各相关常委、副旗长为副组长,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在旗委统战部、工商联设立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办公室,每半月召开1次调度会,集中调度、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工作机制,形成问题反映、收集、交办、落实、督办、反馈的工作链条,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政企互动,实现重点项目得到有效推进。截至5月底,70个市级监管重点项目四大手续全部办结。
建立领导干部包联直通机制。实行旗领导包联重点民营企业(项目)制度,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全面摸底、建立清单、合力解决,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贴心服务”,打通为民营企业救急、解困、服务的“快车道”。各职能部门选派干部驻重点企业(项目)做好联络服务工作,旗级领导定期对包联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行调研调度,确保包联制度落地落细落实,有效服务项目建设。
建立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直联共享机制。“直通办”与公安、法检等司法部门开展司法大数据共享、商事纠纷诉调对接、民营企业预警通报、重点案件回访及司法保护案例发布等工作。整合公检法司力量,制定出台《关于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挂牌成立“土默特右旗人民法院派驻企业家协会法官工作站”,健全完善维权服务中心工作机制,通过法院院长带队访企业、“斯琴说法”工作室、“法官帮帮团”等方式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司法服务。
畅通问题收集渠道,用制度约束帮助民营企业破解发展难题
建立“线上线下”问题征集机制。打造“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微信网络平台,设置通知公告、工作动态、政策发布、情况反映、办理进度、企业风采、企业数据库等8个板块,通过网络平台和实地调研走访、派驻干部反馈等形式,收集登记民营企业开工、建设、生产、经营等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累计收集梳理、解决涉及企业项目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反映事项46件,有效坚定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增强广大民营企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建立“分层办理问题”机制。“直通办”对收集到的信息按照轻重缓急,分行业、分领域、按进度进行归纳、分类。根据分类的事项,实行“一事一策”,分层分级,每两天进行分办一次,特殊情况实行“特事特办”。对于一般性问题协调相关部门限时办结;对于涉及多部门的问题,“直通办”牵头协调分管旗领导召开协调会,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对于民营企业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以直转件的形式报送旗党政主要领导,由主要领导调度或作出指示批示,“直通办”按照指示批示精神进行办理。截至目前,已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33件。
建立问题督查问效机制。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土默特右旗“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流程加强调度督办的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加强工作调度,强化事项督办。积极开展督查,协调推进政务服务中的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职能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企业负面清单以及行政事业性消费和涉企收费日常事项,31个部门、259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大厅。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行为,共梳理完成涉及旗本级涉审中介服务事项68项。加快“三个清单”编制进度,最终保留行政权责事项4369项、353项的旗本级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体制改革,事中事后监管更加公开透明,有效促进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建立示范企业选树机制,通过制度的奖惩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
建立诚信企业“红名单”机制。结合诚信体系建设,分领域、分产业、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选择一批生产经营状况好、诚信度高、社会贡献大、科技型、环保型、成长型企业,建立“红名单”公示榜,对纳入“红名单”的企业在评优评先、信贷投放、生产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同时,为“红名单”企业家在户籍、住房、社保、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红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一年调整一次,发现不良记录、道德失范或违法问题,退出“红名单”。
及时发布涉企政策法规。建立全旗民营企业数据库和公开、透明、全流程、可查询的信息化网络办公平台,及时发布中央、自治区、市委和旗委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意见,发布职能部门服务民营经济的具体举措,实现政企“无缝对接”,更加便捷地服务民营企业。
强化平台推广应用。通过媒体宣传、发放使用指南宣传单、设置专栏、主要街道和商场显示屏宣传、服务部门滚动字幕、走访调研等形式,提高部门单位和企业对平台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利用平台更加广泛地宣传上级部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提高线上办公服务效能,有力推动形成重商、亲商、爱商、护商的营商氛围。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