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营商环境进一步,经济发展赢先机!眼下,包头市全市上下正在凝神聚力打造一座“包你满意”的“移动办事之城”。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从高位推动到上下贯通,从齐抓共管到比学赶超,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刀刃向内的勇气,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视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新招不断,实招迭出,将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
闯关夺隘拓新局,正是扬帆搏浪时!一路走来,包头市各旗县区对标一流,以“四办”为画笔,以改革为底色,聚焦企业群众办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通过一条条举措,一个个方案,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一幅“包你满意”的“移动办事之城”的工笔画正在鹿城大地精细描摹。
中宏网内蒙古11月26日电 今年以来,包头市九原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包头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着力打造四个一流营商环境。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
深入推进“一网办”改革。整合优化区级政务大厅,完成政务服务一体化系统对接,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向大厅进驻、向线上迁移,蒙畅开“一网通办”率位列全市第二,使用比例超出自治区35个百分点。
全面推行“六减两优”改革。取消行政许可事项2项,压减行政审批办理时限385.5个工作日,承诺时限压缩占比率高达64%,精减各类申请材料61份、环节1个,优化审批流程7项,减少群众跑动8项,办理“一件事”联办件305件,企业开办压缩至0.5天,在全市率先开展的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次办”工作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着力塑造“帮您办”品牌。为促进重点项目早立项、早开工、早投产,组织各园区、苏木镇街道、部门构建起了“政务大厅、项目所在地、行业领域”三个维度的帮办代办服务格局,通过保姆式、一对一帮办服务,助推102个重大项目主要手续全部办结、全部开复工,“帮您办”服务品牌得到了企业高度肯定。
强化司法执行力度
成立优先执行小组。开展涉及专项执行行动2次,执结案件102案,涉案金额890余万元,有效缩短财产处置周期,保障胜诉者权益。
审慎使用强制措施。严禁超标查封,采用“活封”方式,避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强化涉企纠纷调解。对28起涉诉案件集中调解,发现财产线索后,立即行动,经过多次沟通、释法明理,被执行人已将全部案款给付申请人。
切实加强执行力度。成功帮助包头青山某村镇银行执结系列案件40余件,到位标的100余万元,通过典型案例震慑、警示作用,使债务人主动履行债务近千万元。
开辟法庭绿色通道。专项设立了金融法庭,实现快审快结快执,今年已审理合同纠纷案件911件,审结714件,分别同比增长21.95%、37.84%。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强化科技企业培育。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建立科技企业培育库,今年前三季度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培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家企业,目前2021年第一批高企认定名单中九原区有3家企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落实“科技兴蒙”行动。征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青岛科技大学等院校科研团队科技成果,开展科技成果发布会1次,发布成果140多项,征集“科技兴蒙”行动项目13项,推荐“科技兴蒙”行动合作项目7项。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组建创新联合体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驻区企业参与“科技兴蒙”行动“4+8+N”合作,有力推动明拓、神华、明立重工、包头环保产业园等企业与清华工业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校企研发平台。
加强科技项目申报。组织开展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自治区关键技术攻关计划、包头市重点工业领域重大科技需求等科技项目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共申报13类科技项目,推荐科技项目29项,争取科技资金134.4万元,为我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创新人才培育。围绕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梯次培养、精准引进创新人才,今年前三季度组织科技人才参加科技政策解读、科技项目申报、“科技兴蒙”政策宣讲等培训活动9次,培训700多人。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