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从2003年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以奶牛产业为突破口创办工厂,到成为一家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国家级农牧业龙头企业。经过20多年发展,内蒙古旭一牧业有限公司现拥有3万亩高标准饲草种植基地、4个标准化万头牧场,年存栏奶牛1.5万头,存栏肉牛2.1万头、出栏2万头,先后建成年生产能力5万头的肉牛屠宰及熟食加工厂、2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100万吨的有机肥加工厂。2024年,企业产值达15.1亿元,实现利润4947万元。目前,企业资产总额达30多亿元。
旭一牧业在20多年的发展中,始终精打细算、坚定信心做强主业、研究开拓市场、生产与经营并重。
一、科学养殖上“做加法”
自创业之初,企业就推行科学化、标准化养殖,现已组建起30多人的科研团队,按月龄、品种对牛群实施分群管理、TMR饲喂,有效缩短了饲养周期、提升了育肥品质。早在2013年,企业生产的安格斯牛肉就率先获得有机认证,相较未获认证同类产品每公斤60元左右的市场价,每公斤可多卖5—8元,按照每头产肉250公斤计算,扣除其他成本,每头增值1000—1500元。企业还积极学习先进地区养殖模式,直接从农牧户手中购买6月龄犊牛,再进行集中育肥,既减少了繁育期人工照护及饲喂成本、提高了犊牛成活率,又让养殖户有钱赚、减轻了经营负担。在当前多数养殖场都赔钱的情况下,旭一牧业出栏1头活牛利润基本都能保持在600—1000元。2018年企业建成了有机肥厂,通过牛粪发酵熟化生产有机肥,不仅能还田改善地力,还可以上市销售。去年生产有机肥60多万吨,仅此一项利润就达917万元。
二、在饲料成本上“做减法”
饲草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70%以上,养牛想挣钱就得管控好饲草料成本这个“大头”。2018年企业流转土地1万亩并与农户签订2万亩订单,全部用于种植青贮玉米和苜蓿,年产量分别达10万吨、1万吨。企业自种的青贮玉米每吨较市场价低150—200元,自种苜蓿比进口苜蓿价低500—1000元、比国产的市场价低200元,两种自种草料每年至少节约成本700万元。企业还自建有产能2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年产自用料5万吨、外销料6万吨,自产饲料比市场价每吨低500元左右,仅饲料成本每年就可节省2500万元以上。养殖板块负责人介绍说,“我们成本的压减,很多都是从养殖前端省出来的”。
三、在精深加工上“求升级”
旭一牧业注重全产业链发展,向精深加工要效益,全力推动屠宰加工和乳品生产转型升级。肉牛加工方面,建成肉牛屠宰加工及熟食加工厂,在活牛利润较低时,全部进行屠宰加工,每头获利1000—1500元,去年屠宰加工环节实现利润2723万元。特别是精细分割后的32分体高端产品,全部打入北上广等高端市场,部分产品每斤售价超160元,此外企业生产的牛肉干、牛肉酱等产品也广受消费者青睐。乳品加工方面,建成年处理鲜奶30万吨的乳制品加工厂,在生产液态奶、奶粉、发酵奶的基础上,配套建设稀奶油、干酪素等生产线。在乳业行情低迷时,企业积极开拓订单市场,通过生产小条包奶粉、承接定制产品代加工等方式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累计盈利800多万元。比如,企业抢先生产更受市场欢迎的小条包奶粉,每吨零售价达8万元,接近市面上主流大包粉价格4倍左右。此外,调研组还了解到,企业每天自产原奶200多吨,每公斤成本2.3元,比市场收购价低0.7元,仅此一项每天节约原料成本超14万元。
四、在经营管理上“要效益”
旭一牧业严格实行扁平化管理,行政后勤岗位人员共用,800多名员工中高级管理人员仅6人,90%以上的员工都在生产一线,行政开支大大节约。调研中看到,一座占地数百亩、存栏4000头的肉牛养殖场,现场仅有4名工人。养殖板块负责人讲道,“我们尽可能使用机械化作业,养殖场整体的人畜饲养比超1:100以上,高于1:80的行业平均水平,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同时,企业注重向“速度”要效益,大力破除决策慢、行动慢、结果慢等传统企业诟病。比如,前年新建的乳品加工厂从立项到产品下线仅用时一年左右,日处理原奶600吨,目前边生产边扩建。乳业板块负责人说,“项目早投产才能早盈利,今年6月我们的乳品精深加工生产线将全部投运,日处理原奶将达到1200吨”。
作为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张继新带领全村在引领产业发展上始终坚持产业先行、示范先搞、风险先担,逐步发展形成了“四大”特色产业,即旅游业、蔬菜业、养殖业、流通业,2015年引进企业投资1.5亿元建成占地330亩的塞上园旅游景区,建起占地200亩的人工采摘果园。张继新积极带领党员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扶贫助困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先后将“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等荣誉收入囊中。
为了提高全村农户养牛的积极性,他首创承包、租赁和寄养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采用“牧场+农户+基地”的方法,承包周边农户耕地3600多亩,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机械化作业,打响了中南渠村特色养殖的牌子。
看到散养户养殖风险高、收益低的情形,张继新决定无偿为他们提供圈舍,集中饲养,统一管理,让村民的奶牛能在园区内实现最优成长。同时,还将公司的小母牛发放到农户手中,等饲养到一定阶段,再以高出市场价格回收,农户饲养一头小母牛纯利润可达3000元,直接带动了周边500多户农民发展奶牛和肉牛养殖业,1500多户农民种植饲草料;2014年依托地方资源优势,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组织农户建起1000多座温室大棚,占地1000亩的高标准、高质量、多模式的设施农业种植区,严格按照标准化技术规程进行管理;2015年建成了中南渠十一社高标准肉羊养殖小区,使中南渠肉羊饲养量达3万多只,同年引进外来资源,新建占地400亩的农副产品收购市场;2021年在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成立内蒙古兴然农牧业有限公司,成立养殖存栏10000头肉牛及5000头奶牛规模的循环养殖示范园区,是实现绿色高效养殖、生态循环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化肉牛、奶牛养殖观光牧场;2022年,国内迎来奶牛养殖行业低迷阶段,原奶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下跌,张继新当即决定投身于乳制品加工行业,成立内蒙古旭一乳业有限公司,年加工鲜奶30万吨,带动就业300余人。乳制品一经上市,供不应求,带动全市中小牧场快速发展,形成良好的经济循环,为巴彦淖尔市奶牛养殖业做出应有贡献;2023年在杭锦后旗蛮会镇成立内蒙古旭一牛业有限公司,建成养殖存栏10000头肉牛规模的循环养殖示范园区,每年为3000户养殖农户提供5000头育成肉牛基础母牛(或母牛犊),养殖户每头牛的年收益达到3500元以上,贫困户养殖每头牛利润达到4000元以上,还直接带动饲草料订单种植农户500多户,户均订单种植年增收8000元以上。
张继新通过“跑项目、争资金”,对通村油路进行了改造升级,建成了集果蔬销售、文化娱乐、车辆停放为一体的康尔徕广场,并为村里争取到160盏太阳能路灯。同时,创新管理方式,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将全村13个社划分为肉羊、肉牛、农副产品流通和设施农业4个产业区域,以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全村肉羊存栏达到3万多只,肉牛10000多头,温室大棚1000多个,农民人均收入位居全旗前列。
除了在经济上回馈社会外,张继新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先后赞助了100多名贫苦学生,向教育、残疾、大病等方面捐款现金300多万元。每年为环卫工人捐赠价值不少于30万元的有机牛肉。此外,张继新还多次组织村民到各地参观、考察、学习,举办村民文艺联欢会等活动,既增添了民间文化气息又给百姓带来开心快乐。
张继新先后被自治区政府授予“自治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被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服务新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2023年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