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资讯
  • 中宏网首页 >
  • 产教融合 >
  • 资讯 >
  • 正文

霍市产教融合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2025-11-21 15:18:15 来源:通辽日报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近年来,霍林郭勒市结合产业发展升级需求,积极探索校地企多样合作方式,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训服务精准度,为推动产业发展赋能聚力。

  走进霍林郭勒市公共实训中心,铝加工区、机械加工区等场地的实训设备正在高效运转,学员们戴着安全帽,在专业技师的指导下调试参数、训练技能。这座总投资2亿多元的实训中心,正逐渐成为本地区衔接教育与产业的关键支点,为产业持续升级注入鲜活动能。

  订单式培养:精准破解人才供需堵点。校地企合作是源头引水、根上培土。“中心建立初期,我们就接到内蒙古锦联铝材有限公司、内蒙古创源金属有限公司急需高素质铝冶炼技能人员的诉求,针对产业人才供需堵点,我们通过‘订单式’培养实现了精准破局。如今这种定制培养已经成了我们的招牌模式。”霍市公共实训中心业务股负责人薛宏达介绍说,统筹职业技术学校与技工学校,通过“资金捆绑使用、资源统筹共建”,实现实训基地、设备场地、师资力量的共享共用,搭建引进高校、服务产业的公共平台,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心开设了机电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人工智能等紧贴产业需求的专业,构建起从中职到本科、研究生的全链条培养通道,近三年本科升学率跃升至24%,97%以上毕业生实现了“毕业即就业”。

  闭环式赋能:科技与教学双向转化升级。为充分满足本地区绿电铝产业技术升级需求,中心以打造“研发—转化—教学”闭环模式,实现科技深度赋能,联合东北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高校组建了“材料先进制备技术”“数智化关键技术应用”两大创新团队,先后引入9名“草原英才”“科尔沁英才”等高端人才,更搭建起了教育部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中心中试基地、绿电铝产业人才科创基地等平台,完成了30余项自治区、通辽市级课题的成功申报。

  “去年我们与企业联合研发的‘电解铝智能打壳辅助控制系统’在锦联铝厂高效投用,‘铝加工深井铸造应急切断系统’也成功落地天硕铝业,并为超今新材料公司研发了4套智能控流系统,配套培养了6名技术员保证系统持续更新优化。在此基础之上,第一时间将技术成果同步转化为教学资源,将智能装备操作、工业互联网应用等真实场景搬进课堂,推动电气自动化专业迭代升级,形成了‘技术突破—教学升级—人才输出’的正向循环。”中心副主任李华说。

  多元化培育:构建全维度人才支撑体系。值得关注的是,该中心至今已累计为1552名冶金、机械类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成功引进高校毕业生328名;与东北大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承接参与了29名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培育过程,并成功申请建设了“内蒙古绿电铝工匠学院”,组建了“教师+劳模工匠”的双师队伍,开展12类工种培训,年培育产业工人达2000余人次,为5000余人次的社区居民、老年群体、退役军人等提供多元化培训,更在近三年斩获150多项自治区、通辽市级以上奖项,助力30余名学生凭大赛成绩实现免试升学。

  未来,霍市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拓展与新能源、数字技能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从单一合作升级为系统性创新工程,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和科技动力,让霍林郭勒的发展动能愈发澎湃。(郎静波 美丽)

编辑:马婉君
审核:王怡然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