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会上的求职者。本报记者 王磊 摄
“我正在备考银行系统的校招,同时也特别关注各类企业的校园宣讲会,就业的信心还是挺足的。”大四上学期刚开学,内蒙古农业大学2022级经济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郭婧敏就进入了“就业模式”,准备各种校园招聘,忙碌且充实。
从大一起至今,郭婧敏的生涯规划经历了从迷茫到逐渐清晰的过程。刚上大学时,她对自己所学专业知之甚少,通过大一的必修课程《生涯规划》,开始对专业的发展潜力、就业方向等有了些大概的认知;进入大二,在老师们的指导和带领下,她和同学们开始走进各种招聘会,提前了解专业就业市场情况、用人单位的需求等,关于未来的职业规划逐渐清晰起来;进入大三,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堂上,她学习简历制作技巧、面试技巧等,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刚进入大四,辅导员便与班上的31名同学分别一对一谈话,根据同学们的个人意愿和实际情况,精准提供就业建议、岗位推送等。当得知郭婧敏要备考各类考试时,辅导员为她推送了不少复习资料,并搜集岗位历年考试信息、用人要求等信息推送给她,她的就业底气越来越足。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为深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提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求职就业能力,自治区教育厅指导各高校持续拓展市场化就业岗位,加力优化就业服务,结合就业意愿调查结果,分层分类开展好课程辅导、心理疏导、思想引导、岗位推送、就业指导、能力提升等服务;深化政校协同服务,配合人社部门推进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促进人岗精准匹配;加力做实就业帮扶,帮助毕业生及时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做好困难群体学生的专项培训、就业指导和精准帮扶工作,开设好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像郭婧敏这样,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向清晰、就业目标笃定,离不开学校完善的就业育人体系以及就业指导服务。
在内蒙古农业大学,通过实施“领航——做好价值引领”“启航——做好生涯教育”“助航——做好就业指导”“护航——做好就业帮扶”四大行动,全员参与、全面指导、全程服务,紧抓就业育人和就业市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学校还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台账,动态跟踪,精准掌握其就业状态、求职意向、服务需求等信息。“针对我校2025届717名困难群体毕业生,我们建立了‘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帮扶台账,落实了求职创业补贴等,切实为毕业生提供有温度的指导帮扶,目前已有673人落实毕业去向。”内蒙古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张卫中介绍。
对困难群体毕业生实施分类帮扶,确保“不落一人”,是推动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和服务体系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自治区各高校坚决扛起责任,落实帮扶举措,保障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100%获得帮扶。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2025届毕业生王同学先天左手残疾,临毕业时仍未就业,但其有强烈的就业意愿。了解到情况后,学院马上成立帮扶小组,调动各方资源为其联系就业单位。考虑到该毕业生身体不便不适合进工厂工作等多方因素,帮扶小组从联系到的用人单位中最终梳理出一个较适合他的岗位,推荐他到包头市的一家校友企业从事办公室文员的工作。
目前,王同学已经在这家企业工作近3个月,感觉还不错。“特别感谢学校老师们的真诚帮扶,让我们孩子也能像健康的孩子一样顺利就业,为他今后的生活打下基础。”王同学的父亲感激地说。
“针对我院2025届困难群体毕业生,我们进行了一对一的指导,并建立详实的就业帮扶台账。截至8月31日,这部分毕业生中除1名学生因强直性脊柱炎无法就业外,其他学生均受益于就业帮扶顺利就业。”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与就业服务处处长杨向东介绍,“对于有就业意愿且能就业的困难群体毕业生,我们平均为其推送5至10个岗位,保证100%就业。同时,我们秉持‘扶上马,送一程,关爱一生’的理念,持续跟踪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只要他们有就业需求,学校都会调动各种资源提供帮助,持续为其推送就业岗位。”
相关链接
日前,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通知》从优化培养供给体系、强化就业指导体系等6个方面入手,全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在优化培养供给体系方面,各高校要明确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方向,主动对接行业人才、科技发展、国家和自治区战略需求,建设人才需求数据库,开展人才供需关系前瞻性分析;鼓励建立更灵活的学习制度,完善转专业、辅修其他专业等规定。
在强化就业指导体系方面,各高校要将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公共必修课,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构建层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要强化实习实训,确保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选修一门生涯规划课程、接受一次系统就业指导、参与一次能力提升活动、完成一次实习实践、获得一次岗位推荐、开展一次职业体验。
《通知》还提出,各高校要构建全链条招聘服务体系,主动对接区内外相关领域产业企业,最大限度拓展企业资源;以学科专业为单位做优访企拓岗、校园招聘活动;支持毕业生依托专业优势,在新业态新模式、中小微企业等领域就业创业;要构建精准化帮扶援助体系,创新监测评价体系,强化支持保障体系,形成全校全员促就业工作合力。(记者 刘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