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会现场。
十月的包头,秋意正浓。10月10日,晨曦为内蒙古科技大学西区体育馆披上一层暖光,正上方的LED显示屏格外引人注目,“2025年包头市秋季校园招才引智活动内蒙古科技大学专场”的字样清晰呈现。馆前阶梯下,蓝色主色调的展板整齐伫立,详列着参会单位名录,如同一张无声的请柬,静候着学子们的到来。
本次专场活动由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市委编办、市人社局、中国包头高新技术人才服务中心、内蒙古科技大学主办,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内蒙古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承办,以“包揽人才头等大事”为主题,汇聚了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包头市第一中学、包头市第九中学、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包头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72家企事业单位现场招聘,共推出246个岗位,人才需求总量达1375人。
真诚互动 共绘发展蓝图
上午九时整,招聘会正式拉开帷幕。等候已久的学生如潮水般涌入会场,寂静的场馆顷刻被青春的脚步点燃。人群中,来自呼伦贝尔市的学生张晓琦手持精心准备的简历,自信从容地穿梭于各企事业单位的展位之间。“宣介会上播放的包头市人才宣传片,让我对这座城市的底蕴有了更深的了解,也真切感受到了包头对人才的重视与关怀。”张晓琦满怀期待地说,“希望毕业后能有机会留在包头就业,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会场的温度在人群的聚集下逐渐升高,更炽热的是学子们的热情。“包头是一座包容性特别强的城市,工业底蕴非常深厚。”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科专业学生刘炳煦的话语沉稳而有力,“我渴望能在这里扎根,将所学化为所用,与包头共同成长。”
“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样的?”“这个岗位具体需要哪些专业技能?”“未来的晋升渠道如何?”……活动现场,学子们抛出的问题具体而实际。各企事业单位的招聘负责人面带微笑、耐心答疑,助力每一位求职者作出更精准的选择。这种深度的双向了解,极大地提升了人岗匹配的效率。“我发现很多单位提供的不仅是一个岗位,更是一条完整的职业发展路径。”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于润晗感慨,“我个人倾向于教师或党建工作,希望能扎根包头,成为一名真正的新包头人,在这片热土上实现人生价值。”
统计数据显示,本次招聘会线上线下共收取简历1610份,筛重后815份。其中:现场用人单位收取简历727份,包括硕士37份、本科682份、专科8份;线上平台收取简历88份,其中硕士7份、本科77份、专科4份。
然而,比这些数字更有分量的,是现场洋溢的关怀与温度。“这次招聘会让人感觉特别暖心,现场不仅设有医疗服务台和便民服务台,还为我们准备了瓶装水和热水,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内蒙古科技大学2026届毕业生李佳琦说,“许多单位的岗位与我的专业高度匹配,我想留在包头,不仅因为机会多、看好这里的发展,更因为能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人才的真诚渴望与珍视。”
招聘为媒 共写崭新篇章
秋日的包头,正上演着一个精妙的隐喻:这金色时节,既是收获的庆典,更是播种的起点。这座老工业城市,正以一场招聘会为媒介,将希望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年轻学子的心田。
“本次招聘岗位紧密对接我市产业发展方向,重点聚焦物理、化学、冶金、稀土、应用数学、电气自动化等关键领域,这不仅精准契合了我校的专业优势,更实现了人才与企业的‘双向奔赴’。”内蒙古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高玉峰深有感触地说,“活动既为毕业生提供了优质岗位,也为低年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职业规划课,真正为包头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的人才动能。”
包头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合作交流科副科长尹雄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走进包头师范学院、包头医学院等本地高校参与双选会,通过多校联合的方式,全力推动毕业生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同时,持续开展空中双选会,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为人才与用人单位搭建更畅通、更广阔的对接平台,促进人才留包就业。”
这场校园里的“双向奔赴”,正在谱写着包头与人才相互成就的崭新篇章。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更多的梦想正破土而出,迎接属于自己的金色秋天。(文/记者 孟婧美 图/记者 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