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包头师范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号召,立足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实际,创新实施“五个精准”就业工作体系,以系统化思维破解就业难题,用精细化服务护航学生成长,走出了一条具有师范特色、草原情怀的高质量就业育人之路,为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鲜活样本。
精准谋划 构建就业工作“一盘棋”格局
包头师范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要求,始终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精准谋划,严格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建立书记、校长“双组长”负责制,形成党委统筹部署、职能部门牵头协调、二级学院主体落实、全员参与联动的四级责任体系。通过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专题推进会,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分析”工作机制,构建起系统化、网格化的就业治理架构,确保就业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精准对接 打造就业市场“全链条”通道
深化校地企协同育人。包头师范学院与包头市昆区、达茂旗等旗县区教育局及组织部门和阿拉善盟建立人才输送直通车机制,其中昆区一次性签约58人。
创新“小而精”招聘模式。举办行业专场招聘会27场(含线上4场),参会企业涵盖教育、文化、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领域。
实施招聘会全流程管理。建立“会前需求摸底—会中精准匹配—会后跟踪反馈”闭环机制,确保岗位供给与求职意向有效对接,提高了毕业生求职择业的成功率。
精准指导 实施就业分类帮扶“个性化”方案
建立毕业生就业意向动态台账。针对考研学生,组建博士团队和部分专业课教师对研究生初试过线的学生开展复试专项辅导;为考公考编学生提供专属备考空间,提供学习保障和政策辅导;组织有意愿市场性岗位就业学生参加校企双选会,充分挖掘校友企业、行业协会资源,帮助其落实就业岗位。
创新“展演+招聘”模式,将美术类专业毕业生作品展、音乐舞蹈专业教学汇报与招聘活动融合,打造沉浸式选才场景。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范围显著拓宽,就业选择更加多样,就业质量持续优化。
精准帮扶 筑牢就业困难群体“保障性”防线
建立重点群体帮扶台账,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等毕业生实施“一人一策”动态管理,提供个性化职业咨询、心理疏导和岗位推荐服务,帮助他们树立就业信心,提升就业能力。
根据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结合学生专业背景、层次水平、短板弱项、求职意愿等实际,针对性开展就业能力提升培训,举办“宏志助航计划”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精准推送招聘信息,确保就业困难毕业生获得5个以上有效岗位信息。2025届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满意度达100%。
精准核查 严把就业数据“生命线”关口
严格落实教育部“四不准”“三不得”要求,制定学校《2025届毕业生就业核查工作方案》,明确就业数据核查实施细则,建立“四查”监督机制,即学院自查全覆盖、交叉互查无死角、重点领域轮查常态化、学院随机抽查不定时。通过学信网数据比对、用人单位回访核实、毕业生就业状态追踪等方式,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准确,为就业工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通过实施“五个精准”工作体系,包头师范学院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率、就业数据核查准确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均达95%以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较往年提升8.2个百分点。下一步,学院将持续完善精准就业服务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服务办好“两件大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记者 崔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