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新疆好地方
  • 中宏网首页 >
  • 新疆好地方 >
  • 正文

观新疆 · 生态 | 第二师三十四团:造绿 造富 造福

2024-12-27 12:26:07 中宏网新疆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编者按:

  从传统能源资源大区到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从祖国边疆末梢到“一带一路”核心区、从传统的农牧业大区到新兴产业崛起之地……在广袤的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正砥砺奋进、向新而行,锻造潜力无限的发展新引擎,构筑畅联欧亚的发展新优势,书写波澜壮阔的发展新篇章。

  宏观着眼新疆,微观服务新疆,中宏网新疆深入聚焦新疆各地在经济、民生、文旅、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展现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为大众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新疆。

  观新疆·经济,发展的脉搏在这片土地上强劲跳动。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到创新驱动的深入推进,新疆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时代机遇,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观新疆·民生,人民幸福是新疆发展的根本追求。一项项惠民政策如冬日暖阳,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描绘出一幅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

  观新疆·文旅,融合共进的旋律在此激昂奏响。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壮美的自然风光在这里交相辉映,独特的民俗风情与现代的旅游服务相得益彰。新疆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

  观新疆·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疆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坚守生态红线,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中宏网新疆12月27日电 第二师三十四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木塔格沙漠交界地带,这里风沙肆虐,地表沙化十分严重。60余年来,三十四团防沙治沙步履不停,在沙漠边缘播种“绿色财富”,释放“绿色红利”,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和生态融合发展的绿色生态之路,形成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图片11.png

尚新林正在进行四翅滨藜防火巡查工作。

  近日,在三十四团六连荒地,护林员尚新林正在进行四翅滨藜防火巡查工作。“冬季干燥寒冷,四翅滨藜虽然耐旱,但怕火灾,一旦着火,这片好不容易得来的绿色就会毁于一旦,我们要把这些易燃物清理干净,消除火灾隐患。”尚新林一边说一边捡垃圾、清理杂草。

  随着冬季来临,四翅滨藜的养护工作进入了关键时期,护林员们的巡查任务也更加繁重,防火成为重中之重。尚新林每天都会穿梭在四翅滨藜林间,仔细检查每一处角落。干枯的四翅滨藜枝叶在脚下发出“沙沙”声,仿佛在诉说这片土地曾经的荒芜与如今的来之不易。

图片12.png

荒漠中的四翅滨藜。

  “以前这里就是一片不毛之地,风沙大得吓人,出门满嘴都是沙子。现在情况开始慢慢改变,荒滩上渐渐有了绿色,风沙也少了很多。每天看着这些植物一点点长大,心里特别有成就感,这都是我们用双手一点点创造出来的。”尚新林说。

  近年来,三十四团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物力、人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四翅滨藜具有高度耐旱、耐寒、耐盐碱、耐贫瘠的特性,有“生物脱盐器”之称,能有效降低土壤盐碱度,防止土地沙化。2022年,三十四团与新疆铁门关市风芸苁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种植了600亩四翅滨藜,用于生态治理和修复。

图片13.png

护林员正在对四翅滨藜进行日常巡查管护。(资料图)

  “四翅滨藜对水的依赖较小,对改造盐碱地效果明显,适宜在三十四团推广种植。四翅滨藜除了有卓越的生态价值之外,还具备可观的经济价值,并且蛋白质含量高,是牛羊等牲畜的优质饲草,可用于牧草改良。”三十四团农业林业草原和生态保护中心负责人罗剑洪说。

  作为塔里木河下游的农业团场,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和水资源的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想要发展,就必须把生态治理、生态建设和职工增收、产业振兴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一条“绿业并举、绿富同兴、绿进沙退”的生态富民之路,而引进种植四翅滨藜就是三十四团的创新实践之一。

  为了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三十四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植物之间的互补性,将肉苁蓉接种在四翅滨藜根部,在提高土地产出率、开辟职工增收新途径的同时,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2023年,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实现亩产值500元至600元。

  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传。从黄沙漫天到绿满荒漠,三十四团防沙治沙以及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已经初见成效。下一步,三十四团将积极把沙漠化治理与经济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和实践防沙、治沙、用沙的可循环模式,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沙漠增绿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实现团场生态改善与职工增收致富相兼顾的目标。(图文 第二师融媒体中心 马永乐)

编辑:魏源
审核:蔡旭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