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亮丽内蒙古
  • 中宏网首页 >
  • 亮丽内蒙古 >
  • 正文

包头市:搭建人才与民企双向奔赴的桥梁

2025-05-08 20:46:30 来源:包头日报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近日,2025年包头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对接会暨内蒙古科技大学“建功立业、艺往直前”专场招聘会在内蒙古科技大学举办。活动通过“线下精准对接+线上直播带岗”的方式,精准打通高校毕业生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供需链条,为地方企业“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注入新动能。

  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才对接会,悄然成为包头经济发展的缩影。2025年包头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对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地方政府、高校与企业协同引才的智慧,更揭示了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逻辑:以人才为纽带,政府搭台、企业创新、高校赋能,构建起“双向奔赴”的良性生态,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包头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依托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民营经济成为转型主力军。随着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3+5+N”产业布局已然形成。然而,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人才缺口”的挑战:一方面,战新产业对技术型、创新型人才需求激增;另一方面,本地企业“引才难、留才难”问题凸显。

  在此背景下,包头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以政策创新打通人才供需堵点。本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对接会由市委组织部、人社局、高校等多部门联合主办,60余家民企提供500余个岗位,覆盖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战略领域。政府不仅搭建平台,更通过“政策咨询专区”解读人才补贴、落户优惠等政策,以真金白银和诚意服务消除人才后顾之忧。这种“政府搭台、精准施策”的模式,正是地方破解民营经济人才瓶颈的关键之举。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招聘会创新引入AI“求职小帮手”,通过自然对话解析岗位信息、智能匹配求职意向,将传统“人找岗位”转变为“岗位找人”。这一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民营企业对人才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求才不再局限于线下招聘会,而是借力直播带岗、大数据匹配等工具,实现6万余人次线上互动、“一键求职”。技术赋能不仅提升了人才对接效率,更让企业得以精准触达目标群体,缩短人才与岗位的“认知距离”。对于求职者而言,智能化工具打破了信息壁垒。当企业通过直播展示发展愿景、通过数据模型解析岗位内核时,求职者得以深入了解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这种双向的“透明化”互动,重塑了人才对民营经济的认知,也让“在家乡成就梦想”成为可能。

  人才与民营企业的“双向奔赴”,本质上是一场价值共鸣。对人才而言,民营企业不再是“备选项”,而是能够提供技术创新舞台、职业成长空间的“梦想孵化器”;对企业而言,人才不再是“成本负担”,而是驱动转型升级的核心资产。这种认知转变,在此次对接会上得到生动诠释:求职者热议“智能求职助手”背后的企业创新基因,企业则通过个性化服务展现求贤若渴的诚意。更深层次看,这种“双向奔赴”离不开制度环境的支撑。包头市通过“政策+平台+技术”组合拳,构建起人才“留包兴包”的长效机制:政策保障消除后顾之忧,校企合作强化人才供给,数字化工具提升配置效率。当人才与企业在一个开放、包容的生态中自由碰撞时,民营经济便自然迸发出创新活力。

  包头市民营企业人才对接会的实践表明,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绝非企业“单打独斗”所能实现,而是需要政府、高校、人才与企业共同编织一张“价值共生网”。在这张网络中,人才因机遇而扎根,企业因人才而壮大,城市因创新而繁荣。当城市读懂这场“双向奔赴”的深意,民营经济的星辰大海就能更好地扬帆远航。(周旭)

原标题:搭建人才与民企双向奔赴的桥梁

编辑:魏源
审核:蔡旭东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