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聚焦山东
  • 中宏网首页 >
  • 聚焦山东 >
  • 正文

威海市人社局主动靠前服务 领航高校毕业生来威就业路

2023-12-21 16:54:22 中宏网山东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山东12月21日电 作为国家宝贵的青年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历来是促就业、稳就业的重点群体。2023年,威海市作为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城市,紧紧围绕“四链融合”深挖产业人才需求,广泛发动各方社会力量,整合资源升级打造“选择威海 共赢未来”校园招聘品牌,高校毕业生来威就业成效明显。

微信图片_20231221165455.png

  构建常态化合作机制,三方联动力促就业。在2023威海市校企合作对接会洽谈区现场,来自省内外23所高校的领导、就业部门负责人被威海市48家重点企业团团围住,双方就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招引、实习就业等事项深入交流,洽谈现场气氛热烈,三方现场达成校地校企合作协议13个。这一幕是市人社局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靠前服务,推动校企双向奔赴共促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人社局充分发掘高校人才资源,建立联系服务高校工作机制,以全市人社系统内科室为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对接联系高校和职业(技工)院校680所,共同推动校地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实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截至目前,举办“威海-高校人才直通车”等线上线下活动125场,吸引了威高、迪尚等1961家次企业携9.9万个次就业需求参加,收到毕业生简历5.7万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3万多人次。

  链接资源广建平台,让毕业与就业“无缝衔接”。威海市在全省首推驻地高校就业创业服务指导站建设,11所驻威高校全部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服务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威海市以精准赋能产业发展为落脚点,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在全省率先打破常规,将工作站建设范围拓延到省内外,把历年来受本地企业青睐、来威就业毕业生群体较多的地区和高校列为重点招聘区域,先后在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新建青年就业服务站53家,涵盖了东北、西北、西南、华东、华北、华中等地区14省21市,实现从“点上突破”到“遍地开花”的突破。借助工作站阵地资源优势,威海市人社局抓住就业季、毕业季黄金期,加大城市品牌传播、人社政策宣传、人才引荐推介等工作力度,深入了解把握省内毕业生生源、专业特色优势、大学生求职意愿,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求职信息、职业指导、招聘对接等“一站式”服务,推动就业创业服务向前延伸、提质增效,打造了高校毕业生来威就业全新“蓄水池”。

  创新本地学子对接模式,激活返乡就业内生动力。其一,创新以才引才模式。面向省内外高校威海籍优秀青年学子招募聘任校园青年引才大使81名,举办了2023校园青年引才大使座谈交流会,通过借助引才大使的校园资源优势,为威海人才就业工作“代言”,扩大威海招才引智“朋友圈”和就业创业“资源池”,引导更多青年学子为家乡发展注入青春力量。其二,坚持活动引领。抓住寒暑假威海籍学子返乡时机,借力驻威高校优势人才资源,创新举办“威海籍学子家乡名企行”“驻威高校学子威海名企行”系列活动,今年以来先后组织452名青年学子走访观摩了浦林成山、慈口观红色教育基地等32家企业和园区,通过“沉浸式”探企模式,“零距离”感受威海丰厚的产业发展成果和良好的企业发展前景,增强他们返威留威就业意愿。其三,数字赋能人才对接。利用大数据方式与780多名威海籍学子建立稳定沟通渠道,通过QQ群等方式实时解读宣传政策,推送就业见习岗位和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并以“节假日关心+日常联系”方式加强经常化联络,着力打好“乡情牌”,实现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崔术刚)


编辑:魏源
审核:蔡旭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