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11月26日电 2024年11月,济宁市气象局面向全市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需求,从站网布局密度、规模和经济效益等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济宁市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气象灾害、城市定位、社会经济等因素,组织技术人员编制《济宁市气象观测站网布局设计方案》,优化布局了科学、技术先进、智能协同、功能完善、覆盖全面、监测精密的陆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站网。
一是建立完善的地面常规观测站网和微尺度观测网,减少观测盲区,消除人员密集区和重点区域观测盲区,优化提升水平分辨率。二是构建多波段天气雷达站网实现S波段、X波段天气雷达组网协同观测。三是建成由微波辐射计、毫米波测云仪和云雷达、风廓线雷达、测风激光雷达、GNSS/MET、气溶胶激光雷达等大气垂直探测设备组成的地基遥感垂直探测网,形成多种设备优势互补、协同观测的全方位立体布局。四是构建覆盖农业、交通、运输、旅游、重大活动、能源保供等的专业气象观测网。五是建立生态气象观测网,开展气溶胶、温室气体以及城市通量梯度等城市生态系统观测,提升城市生态气象监测能力。六是开展面向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的靶向观测,建设由自动气象站、微波辐射计、测风激光雷达等设备构成的移动应急观测系统,满足城市重大赛事、重要活动的现场实时移动气象保障服务需求,提升移动应急观测能力。
下一步,济宁市气象局将开展跨行业气象探测设施站网布局,从集约高效角度评估本市站网布局、建设标准、数据传输及质量、运维保障等行业气象观测共建共享现状,扎实推进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高质量运行,为充分发挥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夯实基础。(通讯员 戚九寒)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