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9月26日电 “构建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莱州、栖霞、海阳、龙口、招远5个县级市成功获批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近年来,烟台市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引导市场主体及时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信用赋能 切实优化发展环境
伴随着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各类信用应用不断深化,信用消费、信用贷款、信用商圈、信用监管、信用治理等“信用+”模式正在融入生产生活等诸多场景中,而“信用+”也逐渐成为烟台市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优选路径,为各领域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有效手段。
在招远市华盈社区,琳琅满目、明码标“分”的商品格外引人注目。华盈社区通过设置信用积分,让“信用有价”成为共识,并在构建“华风积分”基础上,积极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将社区服务中心、辖区居民楼、社区餐厅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区域与“信用场景”进行链接,为守信主体开通“绿色通道”,构建信用生活生态联盟。
龙口市应急局着力提升安全监管与诚信监管效能,创新打造“信易+监管云平台”,为夯实全市安全生产监管基础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该平台目前已将全市14个镇街区的52807家企业接入系统,成为覆盖全市的信息化安全监管平台。
像招远市和龙口市这样推进“信用+”工作的例子还有很多,据悉,烟台市去年共投入财政专项资金近2000万元,相继展开信易贷、信易住、信易批、信易阅、信易购、信用食堂、信用+商圈、信易+乡村治理等120余个信用应用场景,创新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引来“活水” 助推企业“造血再生”
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资本,是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日前,山东提出要推进实施的行政处罚决定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两书同达”制度,保障失信主体第一时间了解信用修复政策,激发企业诚实守信意愿。为推动该制度落实落地,烟台多地频出良策,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重要支撑。
其中,芝罘区创新建立“信用修复”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企业上门指导服务”行动,引导企业自觉纠正失信行为、修复自身信用。为帮助失信企业尽快完成信用修复,栖霞市每年进行不定期提醒工作,主动提醒失信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助推企业在最短公示期结束后恢复正常经济活动。
失信后如何进行信用修复,是企业长期重点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烟台市始终坚持把健全信用修复机制、保障失信主体权益作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接续出台《关于加强市场主体权益保障防止失信联合惩戒泛化滥用的通知》《关于开展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严格失信惩戒对象的认定,依法依规落实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完善失信修复和异议处理机制,护航企业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已为近2800余家失信企业进行信用修复。
向“信”而行 绘制诚信建设“全景图”
以诚立市,以信筑城。烟台市高度重视诚信宣传工作,以“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活动为载体,切实讲好“信用烟台”故事,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形成“日日有新闻、周周有动态、月月有活动”的烟台诚信品牌。
自活动启动以来,烟台市先后走进机关、企业、基层、校园、社区等地宣讲信用知识,引导社会公众树立诚实守信的思想意识,在全市范围内倡导“信用有价值、守信有力量”的诚信文化,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社会氛围。
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经过多年探索,烟台市逐渐寻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信”路径,将信用建设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持续为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加码,擦亮“信用烟台”金字招牌,为烟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道德支撑和信用体系保障,让信用之风浸润全城,让“信用烟台,信飘四海”。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