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晨曦中的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海集团新能源汽车线束生产线高效运转,一件件产品完成组装;海骊镁合金轻量化装备产业园内,银白色的镁合金轮毂在全自动生产线上流转,折射出产业跃迁的锋芒……在这座豫北工业重镇,民营经济正以破竹之势,为城市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据鹤壁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4年底,鹤壁市场经营主体总数为17.9万户,其中民营经营主体为17.8万户,占全市经营主体的99.7%,民营企业5.02万户,占全市企业主体数量的98.9%。当前民营经济为该市贡献了70%左右的GDP、60%以上的税收、超过95%的进出口总值、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85%的城镇劳动就业。
鹤壁,曾以煤炭闻名的工业之城,如今何以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近日,记者前往走访发现,从政策护航到服务升级,从法治保障到创新突围,鹤壁构建起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立体生态。
政策护航:从“人找政策”到“政策追企”
鹤壁市锚定民营经济发展痛点,以精准化、系统化思维构建护航体系。成立宏观政策研究工作专班,出台实施一季度经济“开门红”29条、攻坚二季度确保“双过半”53条、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86条等政策措施,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发展。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30条硬核举措,从市场准入、要素保障到创新激励形成完整政策链。创新打造的“政策计算器”,将58项惠企政策智能解析,“一企一策”精准推送。如今,“惠企直通车 政策进万家”行动已形成“部门联动、市县贯通”的服务网络,政策红利加速转化为生产力。
服务升级:从“单向输血”到“共生共长”
鹤壁市持续锚定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连续7年迭代升级改革举措。创新推行政务服务“鹤立办”“视频办”,全市97.7%的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理。投入70.7亿元在中心城区建成121个社区“一刻钟生活圈”,典型做法被商务部在全国推广。
今年以来,鹤壁市开展政策解读与交流、政企对接与合作、纾困解难与服务和企业发展与提升四个专项活动,创新打造“鹤企有约”企业服务品牌。全国首创的“五位一体”企业服务机制迭代升级,4070名服务专员化身“企业管家”,在项目签约、建设、投产全周期提供“伴随式”服务。目前,已走访企业1.6万余次,助企解决问题2157个。
针对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难题,当地创新推出行业协会商会服务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通过政企恳谈会、行业沙龙等形式,打通信息孤岛,促成技术共享、产能对接。目前该市8个县(区)均已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市县两级坚持常态化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1414次,涉及企业1349家,搜集问题诉求339个,推动解决279个。
法治筑基:从“风险洼地”到“信心高地”
鹤壁将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定盘星”,出台了河南省首部《鹤壁市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从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民营企业权益进行保障,明确了行政机关及司法机关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法治保障职责,禁止了几种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为市场主体筑牢“防护网”。
《鹤壁市政府采购负面清单》等制度构建起公平竞争“防火墙”,仲裁调解进企业行动从源头化解经营风险。政府采购全过程透明规范,“办事靠制度不靠人情”的生态,让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参与竞争更有底气。
创新突围:从“制造车间”到“智慧丛林”
在“一转带三化”专项行动推动下,鹤壁市传统产业正经历“脱胎换骨”的变革。12张产业链质量图谱指引产业跃迁方向,89个质量攻关项目在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等主导产业铺开,“卡脖子”技术接连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呈现“雁阵齐飞”态势,15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9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起创新矩阵,16家创新龙头企业和“瞪羚”企业在细分领域加速领跑。
行业龙头企业天海集团带动全市电子电器产业快速发展;航天宏图、天章卫星等企业的落地,让鹤壁市的商业航天产业链条逐渐拉长,以中维化纤为龙头的特种尼龙小镇,吸引众多上下游企业入驻,成为河南省千亿级尼龙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今年一季度,鹤壁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50项,合同成交额达到10.6亿元,超额完成省定一季度目标的264%,科技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如今的鹤城大地民营经济百花齐放、万马奔腾,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书写着城市转型的生动实践。
正如鹤壁市委书记赵宏宇调研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时所强调的,要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大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陈斌 门杰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