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9月1日电(记者 刘雪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中“推进信用报告深度应用”的有关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数据局于2025年4月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区于2025年9月底前全面开展“信用代证”工作。在此背景下,中宏网《信用会客厅》栏目近日组织召开题为“落实惠企便民重要举措纵深推进‘信用代证’改革”的专题交流研讨会,凝聚智慧共识,助力改革冲刺。
天津市企业诚信协会王盟会长应邀出席并做了主题发言,系统介绍协会以创新实践推动天津市“信用代证”政策落地生效的具体工作路径。
以下为发言的主要内容整理:
天津市企业诚信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于2020年,是天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行业性社会组织。协会在市发展改革委的领导下,依据《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和相关文件精神要求,主动将自身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跳出“信用”干信用,以信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以信用赋能千行百业,以信用惠企便民为己任。近年来,在各区、各部门精诚协作下,天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其中“信用代证”工作启动早,成效明显,协会也积极参与该项工作的推广与深化。
在宣传方面,协会联合市工商联、各行业商协会、异地商会和街道商会,依托各区发展改革部门的支持,专项或联合举办了数十场企业信用建设公益讲座,重点对“信用代证”等惠企便民举措进行解读。
在创新方面,协会借助承建“海河信用创新实验室”和“京津冀晋新信用科技实验室”的优势,开展了多项有益探索。
“海河信用创新实验室”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能部门及专业机构等在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下联合共建,天津市企业诚信协会是承建单位。实验室的主要工作目标是积极探索创新,充分发挥信用信息作用,支撑信用科技创新应用,推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实现运用信用理念和方式解决制约经济社会运行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实现信用惠民便企,发展新质生产力。利用政府与社会机构在数据、技术和智力等方面的各自优势,支持信用科技创新应用的研发与运用,推动信用服务产业发展,为社会各界构建多维度互动、资源共享的研究环境,搭建合规、安全、开放、高效的实验平台。
“海河信用创新实验室”致力于汇聚政务、市场、社会等多维信用数据,秉承“可用不可见”的理念,通过联合建模等方式,在依法依规保护主体权益与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深化数据融合应用、挖掘分析和开放利用,推动社会治理与融资模式创新优化,为市场化信用产品研发提供模型运算环境与数据服务支撑,形成政府指导,产、学、研、用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
受政府部门委托,“海河信用创新实验室”加挂了“京津冀晋新信用科技实验室”牌子,承担该实验室的相关工作,并负责与北京、河北、山西、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实验机构的交流合作事宜。
在信用代证方面,实验室重点围绕场景服务创新与主体服务创新两方面展开科研工作:
一是在场景服务创新方面,基于天津“信用代证”在上市申请、融资信贷、表彰奖励、项目支持和招标投标五大主要场景,系统梳理研究政府与社会的相应场景支持性政策,在企业有需要的情况下,提醒、协助企业获取政策支持。
二是在主体服务创新方面,在严格保护企业隐私的前提下,对申请主体的行业分布、发展阶段等维度进行分析,初步形成企业画像,为下一步开展精准化、分众化的企业宣传服务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政策宣传推广的精准度和服务效率。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